管理经济学案例解析作业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经济学案例解析作业2

案例2: 格力:从“春兰的粉丝”到领跑者 格力成立之初,由于自己实力较弱,朱江洪所采取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即避开“春兰”、“华宝”等著名企业占领的京沪穗等一线市场,转而开发二三线城市和地区,在皖、浙、赣、湘、桂、豫、冀等省份树立品牌形象,建立巩固的市场阵地。 这样的布局很明智,既规避了自己品牌的弱势,又抢占了潜在的市场,可谓一举两得。 1990年代,务实的朱江洪不仅在营销策略上避实就虚,就连早期的产品开发,也采用“跟随跑”的策略。“当时,春兰空调在国内市场如日中天,所以,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格力电器合肥生产基地的一位高管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尽管格力起步之初曾以春兰为榜样,但随着企业逐渐长大,格力在产品研发与营销策略上,开始有意识地“以我为主”。“这也是为什么春兰空调这个昔日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军品牌,如今几乎已经被市场遗忘。而格力,已连续6年领跑世界。”这位高管说。 事实上,格力的“避实就虚”策略只持续了3年,1994年,格力的市场开发重心已发生变化,即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始向北京、广州、南京等一线城市逼近,同时,格力的海外战略也进入实施阶段。 时间又过了4年,格力的“发力”高奏凯歌。1998年,全国主要城市各种品牌空调器的占有率中,格力35%,春兰11.2%,三菱5%,同时格力的产品出口量也位居全国同行第一。自此,格力从“跟随跑”变身“领跑者”,昔日菜鸟已然显现“行业老大”风姿。 时间到了2001年,随着中国入世成功,中国的企业不得不开始面对国外同行业的竞争。此时,中国空调民族品牌林立,其国产品牌逐渐占领了中国市场的大半江山。 1996年,中国经历了40多天的梅雨期,华东地区更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灾害。空调遭遇凉夏,空调市场的价格大战因此愈演愈烈,空调销售困难。许多经销商要求降低售价,有的经销商扬言“除非按我说的马上降价,不然格力今年死定了”。 在这样的氛围下,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很沉得住气:“价格太低,专卖店为省钱,难免饮鸩止渴,牺牲安装维修,那么给用户提供的就是劣质产品。我认为,在难以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地方,格力宁愿让出市场。” 倾销的风潮中,格力降价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竞争对手的柜机品种比格力低800~1000元,占领了部分市场。但就是这样,格力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让市场不让利”,大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国产空调之间、国产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相互竞争,市场厮杀烽烟四起,中国空调史上,争夺市场最为惨烈的一年到来了。 “格力从不打价格战,两败俱伤的事,我们不做。”对于血拼价格,董明珠始终持反对态度,在她看来,价格战没有受益者,“价格低得就像买菜,这样的空调,你以为消费者会受益吗?错了,受伤最大的就是消费者。”董明珠, “500元买来的空调,谁敢放心使用?为了保本血拼,一些厂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产品质量差,信誉扫地,企业出局,消费者也因买到价低质次的产品而蒙受损失。情况变得很糟,整个行业的信誉在整体沦陷。” 之后的数年时间,中国空调行业就是在这样的病态疯狂中,自戮自残。 时间到了2006年,正在不少厂家都在为产品的出路犯难,甚至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惜再次祭起降价大旗时,一向低调的格力却一反常态在北京打出一张反手牌:请消费者开膛破肚看“内脏”,扬言要清除“狼心狗肺猪下水”的特价空调。 提起当年的“反制”,格力电器总工程师黄辉回忆说,当时,一些也装“进口”压缩机的空调,其压缩机实际是东南亚的一些“螺丝刀厂”干的,格力亮“心脏”就是要让消费者明辨曲直。 “在中国现代空调业发展史上,价格战可以说是年年都有,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多卖一点,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些企业的想法。”董明珠表示,但“唯价格论”却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专业化,是格力决胜空调行业的底气。用朱江洪的话说,那就是“格力一直很专一,我们专心研究空调,用心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董明珠对专业化的理解是:不仅仅“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中精神看好这只篮子,更重要的是对每一只鸡蛋要进行特殊护理,这样鸡蛋才能保存得更长久。 事实证明了格力的远见。当上个世纪90年代进军房地产、汽车、网络等新兴产业掘金而失败的众多家电企业最终回归主业,卖掉互联网、停掉汽车业、放弃房地产等业务时,格力电器已经在空调领域一骑绝尘,独步天下。 能耐得住寂寞,为单纯的理想而坚持不懈,这也许就是格力成功的秘诀之一。 相比中国其他品牌的海外市场经历,格力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1993年,格力开始充分利用质量好、制造成本低的竞争优势,获得了松下、大金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订单,其出口量迅速飙升,并出口到家电强国日本。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格力开始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但当时格力的角色主要还是贴牌加工。1994年底,格力拿到国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