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纳米材料讲述.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纳米材料讲述

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技): 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白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以制造新的物质。 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0.1—100 nm之间的物质 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196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物理学家久保亮武(Ryogo Kubo)教授在研究金属粒子理论时提出了金属超微粒中电子能级具有类似孤立原子中的能级的不连续性观点。久保效应 1974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 谷口纪男教授首次使用“纳米技术” 描述精细机械加工,来强调当时的微米科技己不足以满足工业界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精度标准。 1981年,德国博士生C.比尼格(Gerd Binnig)在H.罗勒尔(Heinrich Roher)教授的指导下,在瑞士苏黎世的IBM实验室里做“导体间的电子隧道效应问题”博士论文研究时发明了看得见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实现了人类直接“看”到单个原子的愿望:这是迈向纳米技术重要的里程碑。比尼格和罗勒尔也因此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1984年,德国萨尔兰大学的物理学家格莱特(H Gliter)等,首次采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作用的纳米Fe等金属粉末,然后在真空室巾原位加压制得纳米固体,从而使纳米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5年,英国Sussex大学的克罗脱(H. kroto)教授以及美国得克萨斯州Rice大学的斯麦利(R.Smalley)教授和R科尔(Kurl)教授等人,采用激光加热石墨蒸发并在甲苯中形成直径大约是1nm的C60足球烯分子,于是在全世界兴起了C60的研究热潮。他们三人因此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7月,美园阿贡国家实验室的Siegel博土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界面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上首次报告纳米Ti02多晶陶瓷具有良好的韧性,这一突破性进展造成第一次世界性纳米热潮。 1989年,美国 IBM,阿尔马登(AImaden)研究中心的爱格勒(D. M.Eigler)和施维仁(E K.Schweizer)博士成功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镍 (110)表面移动氙原子,对单个原子进行重排,将35个氙原子排布成了世界上最小的IBM商标,实现了人类另一个幻想——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原理上这也是实现了费曼的设想:按人的意愿排布一个个原子来构建纳米器件。从此,人类迈向纳米技术的征途真正开始了。 1991年,日本NEC公司筑波研究所的饭岛澄男(Sumio Iijima)发现了碳纳米管,它是由石墨碳原子层弯曲顺成的碳管,直径一般为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管壁厚度为几个纳米。碳纳米管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倍,于是,碳纳米管立刻成为纳米研究热点之一。 2000年1月21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加州理工学院正式宣布一项新的国家计划——国家纳米技术推进计划,指出纳米技术对保持美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领先地位非常重要。美国政府这一举措引起了世界范同的广泛关注,新一轮科技竞争从此拉开序幕。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物理量,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显示出隧道效应,称之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 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特殊的光学性质 ??? 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特殊的热学性质 ?? 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 例如,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纳米尺寸时,则降低27℃,2纳米尺寸时的熔点仅为327℃左右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