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三数学《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三 第2讲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doc

2014届三数学《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三 第2讲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届三数学《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三 第2讲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 【高考考情解读】 高考对本节知识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以下两个问题:1.以递推公式或图、表形式给出条件,求通项公式,考查学生用等差、等比数列知识分析问题和探究创新的能力,属中档题.2.通过分组、错位相减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属中档题. 1. 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 (1)分组转化法 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2)错位相减法 这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倒序相加法 这是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也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式可提,并且剩余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4)裂项相消法 利用通项变形,将通项分裂成两项或n项的差,通过相加过程中的相互抵消,最后只剩下有限项的和.这种方法,适用于求通项为的数列的前n项和,其中{an}若为等差数列,则=. 常见的拆项公式: ①=-; ②=(-); ③=(-); ④=(-). 2. 数列应用题的模型 (1)等差模型:如果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一个固定量时,该模型是等差模型,增加(或减少)的量就是公差. (2)等比模型:如果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时,该模型是等比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比. (3)混合模型:在一个问题中同时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模型. (4)生长模型:如果某一个量,每一期以一个固定的百分数增加(或减少),同时又以一个固定的具体量增加(或减少)时,我们称该模型为生长模型.如分期付款问题,树木的生长与砍伐问题等. (5)递推模型:如果容易找到该数列任意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n项)间的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用递推数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考点一 分组转化求和法 例1 等比数列{an}中,a1,a2,a3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1,a2,a3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一行 3 2 10 第二行 6 4 14 第三行 9 8 18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an+(-1)nln 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解 (1)当a1=3时,不合题意; 当a1=2时,当且仅当a2=6,a3=18时,符合题意; 当a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1=2,a2=6,a3=18.所以公比q=3. 故an=2·3n-1 (n∈N*). (2)因为bn=an+(-1)nln an =2·3n-1+(-1)nln(2·3n-1) =2·3n-1+(-1)n[ln 2+(n-1)ln 3] =2·3n-1+(-1)n(ln 2-ln 3)+(-1)nnln 3, 所以Sn=2(1+3+…+3n-1)+[-1+1-1+…+(-1)n]·(ln 2-ln 3)+[-1+2-3+…+(-1)nn]ln 3. 当n为偶数时,Sn=2×+ln 3 =3n+ln 3-1; 当n为奇数时,Sn=2×-(ln 2-ln 3)+ln 3 =3n-ln 3-ln 2-1. 综上所述,Sn= 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 已知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2an+n2-3n-2,n=1,2,3,… (1)求证:数列{an-2n}为等比数列; (2)设bn=an·cos nπ,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1)证明 ∵a1=S1=2a1+1-3×1-2, ∴a1=4, 当n≥2时, an=Sn-Sn-1=2an+n2-3n-2-2an-1-(n-1)2+3(n-1)+2, 整理得an=2an-1-2n+4, ∴an-2n=2[an-1-2(n-1)], ∴=2, ∴{an-2n}是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得a1-2×1=4-2=2,∴an-2n=2n, ∴an=2n+2n. 当n为偶数时,Tn=b1+b2+…+bn =-a1+a2-a3+…+an =-(2+2×1)+(22+2×2)-(23+2×3)+(24+2×4)+…+(2n+2n) =(-2+22-23+…+2n)+2[(-1)+2-3+4+…-(n-1)+n]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