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2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 ?? 教学目标: ??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 ?? 教学重点: ?? 1、朗读、背诵全文。 ??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 ?? 教学难点: ??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 ?? 教学时数: ?? 3课时。 ?? ?? 教学步骤: ?? 第1课时 ?? 【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 ?? 一、导入 ??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 ?? 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 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 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 ??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 板书: ?? 政治上:主张仁义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 板书: ?? 语录体(格言体) ?? 《论语》的体式 对话体 ?? 叙事体 ??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 板书: ??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 三、反复诵读课文 ??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 3、总结三个通假字。 ??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 板书: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通“悦”,愉快。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 5、提问朗读。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 6、全班跟录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