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标准,理性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全面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的紧迫性
二、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路在何方
一、全面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的紧迫性
道德的重要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我们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德以劝善,法以诛恶。道德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容低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道德经济
---道德对经济基础起巩固发展或瓦解破坏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
---道德是人们参加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新时期道德建设面临 诸多挑战
一是党风政风不正,腐败现象严重。
(把道德抛到九霄云外,丧失了道德底线)
二是社会风气不正,解放后一度绝迹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
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四是青少年道德状况令人焦虑。
生存现状
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强势群体——伦理道德方面的“弱势群体”;
全面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的紧迫性:
1、公务员职业道德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证
2、公务员职业道德以其社会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
邓小平在谈到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时,曾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自我拷问——
从一个侧面来讲,社会风气不好源于好的榜样太少,坏的标本过多。
3、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每一种职业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国家公务员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和政府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就是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所以公务员的职业活动是一种政治活动,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政治道德。
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
国家公务员有一个代名词,就是“人民公仆”,当好人民满意的公仆,就是当好了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大门口的一幅对联,是对黄埔军人的道德要求。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
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制度和法律规范。
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公务员法》,《干部选任工作条例》,是一种刚性要求。
2011年10月17日,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大纲》提出“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全体公务员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
忠于国家
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
1.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3.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服务人民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
1.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
2.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
4.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