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环境心理学概述
第一部分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上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可以说是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该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
定义:影响有机体生长和发展的外界实际条件总和;
人是环境的中心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人作为中心事物(主体)的外部世界——人类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
生物、非生物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的心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引起特点的认知、情感、态度。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是基础,社会是“准绳”。
2、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上世纪50年代后,巴克(R.G.barker,1968)认为人类环境就是物理环境和行为有机体二者之间的“人的社会集合”。
西蒙(H.S.?Simon,1969)指出环境是有机体的生活空间,是与有机体的感觉器官、要求和活动相互依存的。
目前,心理学家把环境看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系列刺激的堆积,特别强调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行为和和产生行为的前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行为既包括外显行为,也包括内隐行为,还包括思维、情感、意志等。
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环境心理学确实很难用几句话来定义。只能从其研究的内容来进行描述性定义。
普罗夏斯基:“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主要研究任务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中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量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关系),环境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反馈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的影响。
目前,学者们主要对环境知觉、生态心理学、人格与环境、环境与认知、行为矫正、环境评价、环境应激等进行大量研究。
二、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研究。其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
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如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和自我感觉的影响。
早期研究主要关于人文环境如建筑物和城市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今年来研究扩展,有关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研究内容有有以下方面: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环境观点、环境评价、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生态分析、人的空间行为、物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心理学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认知。即对环境知觉和认知,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取、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认知地图、城市和建筑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
关于认知地图(请绘出西南林业大学的认知地图)
1)道路;2)标志;3) 节点;4)区域;5)边界
某校园意向图片示意
(2)环境压力。研究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
(3)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领域性的控制与组织,动物的领域行为,人类的领域行为。
(4)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
研究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
和人类的影响。
(5)空间行为。
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
生气感和舒适感,秘密性和公共性,空间
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建筑和布局方式对
个体及交往方式影响。
(6)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可见,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
大到自然环境小到人为环境的城市社区
,房间家具无所不包。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早期研究
知觉理论:布鲁斯威克(E.Brunswik,1956)的透镜模型认为人们在建构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理解环境的感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感觉信息必须与过去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对环境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估计。
格式塔理论:早期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等提出格式塔知觉理论。格斯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趋向于把他们的知觉环境尽可能简单地组织起来。
1879年环境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布鲁斯威克(E.Bruns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