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征文〕“不安分”年轻人张华均.doc

〔创业故事征文〕“不安分”年轻人张华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业故事征文〕“不安分”年轻人张华均

创业故事征文 编号: “不安分”的年轻人张华均 作者姓名:殷冬梅 蒋德安 单 位 :四川省华蓥市就业局 通讯地址:四川省华蓥市红星四路 号 邮政编码:638600 E—mail :jiangdean2006@163.com 联系电话:(0826)4821554 “不安分”的年轻人张华均 “这小伙子真不错,不愧是时代的骄子!”“别看他人年轻,办起事来却有板有眼。”在四川省华蓥山麓的华蓥市庆华镇,张华均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多年来,他立足家乡,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带头作用,勤劳致富,扶贫济困,帮带群众,用实际行动为乡邻做好事、办实事,说起他,乡亲们无不为他勤奋钻研、艰苦创业的举动所折服,无不被他扎根家乡、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张华均是庆华镇邱家咀村3组人。他曾经寒窗苦读,立志跃出农门。但在现实生活中,他深深体味了家乡的穷困落后。看到乡亲们渴求致富的目光,他的心被刺痛了,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他不顾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百般劝阻,毅然放弃高中学业,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父老乡亲探寻致富的出路。 张华均没有想到,弃学回家创业的处境如此尴尬:自己身无分文,更无一技之长,唯一拥有的就是贫瘠的土地。但他没有被这一切所吓倒,“要想富,学技术。”于是他开始跟别人学开农用车。勤学好问的他很快出了师,帮别人开了四年车,小有积累后,又向别人学酿酒,半年后办起了自己的酒厂。几年下来,张华均积攒了几万元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有钱人。就在这个时候,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有了钱的张华均仍然“不安分”,他忘不了自己当初的诺言,他又“折腾”起来。2006年,他捐资8000元新修改造便民路5.2公里。随后他又主动拿出6000元人民币交到组上,用于修建公路。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集资、投工投劳,仅半年时间,一条宽5米、长1公里的公路建成了,1.1公里的水泥道板路也修通了。从此,乡亲们告别了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 路通了,与外界的联系自然就多了。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张华均对本组310亩坡地和2.7公里溪沟倍添兴趣。他想,在坡地种脐橙、甜柚,不但可以省农活、降低劳动成本,而且还可以保持水土,经济收入也远比种粮划算;在溪沟两岸种麻竹,既能保护河堤,防止涨水冲毁农田,还能卖笋子,增加收入。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广大村民们的赞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3万株邻水脐橙、1万株甜柚和2万株红橙在荒坡上落户。同时,2200丛麻竹也扎根溪沟两岸。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张华均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脐橙、甜柚和红橙都喜获丰收,总产量达230吨,村民人均增收280多元。麻竹种植也初见成效,产麻竹笋800余公斤,人均增收40多元。村民手里有钱了,家家户户富裕了,沉浸在喜悦中的乡亲们夸奖他,张华均自己心里也乐滋滋的。 但是,“不安分”的张华均始终不满足原地踏步。他又开始思索:如果把自己种的水果注册,形成品牌,打入市场,肯定还有更大的赚头。说干就干,他专程到南充、重庆江津等地学习柑柚储存管理技术。2009年新春佳节,他又只身去武汉、成都考察水果超市。随后,满载而归的他申请注册了“香龙山”牌商标,组织乡亲们将橙柚等水果进行全新包装后推向市场,首批上市的2000多箱水果备受消费者青睐,不到半个月便被抢购一空。乡亲们在他的带动下,种“致富果”、栽“致富竹”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张华均这样的年轻人,我们信得过。跟着他干,错不了。” 受地理条件影响的邱家咀村,靠种粮食维护常年生计的确异常艰难。张华均开动脑筋,调整思路,把承包的1.5亩田改种反季节蔬菜。夏秋季节出产的萝卜、白菜,他伺弄出来了,当年收入就达一万元。自己富了,他又动员其他村民种植,并号召全村党员带头示范。目前,邱家咀村种植反季节蔬菜已有100余户,实现经济收入20多万元。同时,他抓住退耕还林的契机,自费到外地学习养蜂技术,大搞养殖业,养殖意蜂80桶,年产蜂蜜1000多公斤,收入达3万余元。“小张无偿为我们传授养蜂技术,提供市场信息,使我们富了起来,我们现在的年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曾经贫困的村民胡孔义、刘启宪争先恐后地说。 张华均抓住当地气候低寒、无污染的特点,发挥草食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美国“波尔山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现已发展到300只。有了优质山羊,就得找到好的销路。他同爱人一道,外出学习羊肉、腊肉的制作和烹饪技术,利用城里人喜好到山里游玩的机会,办起了“农家乐”,经营羊肉、腊肉制品系列,酿制“蜂蜜酒”,吸引了广安、岳池及重庆等外地客人,实现年收入2.5万元,为山区群众致富带了一个好头。 张华均致富不忘众乡亲,为解决打电话难,他多次找移动公司协商,请求支持,移动公司领导被他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