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灵魂
●赵晓樯(四川省南江县东垭小学)
【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最具人文精神、最具生命力的学科,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评价标准的限制,教师的观念还未根本转变。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成了老师读一读、讲一讲;学生画一画、背一背的教学模式。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已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社会的链接,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脱离了品德课的生活性、社会性、实践性、活动性的基本特点。教师眼中没有儿童,没有从儿童的认知,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感悟着眼进行教学。违背品德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 优秀品质,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形成良好道德修养的根本不宗旨。丧失了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试想,如此育人,怎能为儿童幸福完整的人生奠基?
【关键词】真 品德与生活(社会) 灵魂 教学现状 思考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以中高年级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前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成为课程的核心。后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是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成为课程的核心。
三月中旬我有幸在巴中参加巴中市教育学会《品德与生活(社会)》首届专委会年会暨课堂教学研讨会。特别是聆听成都市教科所小学室主任杨霖老师的讲座,感受到“真”是品德与生活(社会)的灵魂。
一、教师要有真情,有爱心。眼睛里要有儿童,即教师观。
杨霖老师说:“儿童是课程的主要资源”。儿童需要老师良心的发现;需要老师人文关怀。要善于捕捉儿童真实问题,更加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上学前后的变化,关注有代表性(如进步明显、表现欲不是特别强的、性格内向等)的孩子,帮助儿童解决儿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课前和孩子家长联系,了解家长眼中孩子的变化;关注与主题相关的孩子的体验,时刻不忘孩子有多大、有多重。例如:平昌县实验小学郑明玲老师《对立还是沟通》的 “窝心交流、爱的行动”环节,一位母子来到现场和孩子进行沟通,他们都打开了心结,彼此幸福着、感动着,特别是老师提议来一个拥抱,这一对母子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也感染者听课的老师,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们不要忘了倾听孩子的呼声,其实就是在这点的点滴滴潜移默化中,孩子的心智在发生变化。爱因斯坦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量化,可量化的东西不是都是重要的”。教育重要的是人文的传递,而不是知识的检测。因此,杨霖老师说:“我个人反对考试,学生年龄特点和他已有的水平,有无儿童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收获,学生的变化,经验的提升都考不到,丰富的人文素养考不到。上与不上,是对校长良知的考量。”所以,上好品德于生活(社会)课,心里要装着孩子,才可能进行爱的传递;才可能有良心的发现;才可能真情浇灌花朵。
二、教师要有真心、有良心。眼睛里要有蓝本,即教材观。
教科书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是可利用的资源,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优秀成果的呈现。可现在很多课虽“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寻寻觅觅总未见教科书的影儿。可这次教学研讨会中,巴中区三小陈彦老师《不要忘记》、平昌县信义小学谢述英老师《亮出我自己》、南江镇第四小学刘容华老师《多彩的民族风情》都以教材为蓝本,充分运用教科书这个资源。教科书的工具性、资源性特点,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所以内容有很大的生长空间。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准确把握课题教学的逻辑起点。例如:巴中区第一小学魏红梅老师《我不胆小——我长大了》,不是我不怕(没有敬畏)而是学会克服胆怯的情感。平昌县实验小学郑明玲老师《对立还是沟通》,关键词“还是”即需要在两者之间做选择,不是教方法,而是形成意识。二是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品德是按学生的思维点扩散开去,不像语文、数学逻辑性那样强。例如:二年级《纸的来历》是常规性生活知识的学习,五年级《传递文明的纸》着重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又如:一年级《我是小学生》可带孩子参观校园,了解校园;三年级《画画我们的学校》要求学生有地图方位感,如上北下南等;三年级《在学校工作的人》有职责和社会角色意识。《宝岛孩子的心愿》非要引导孩子说出统一不可,那么与时代的要求、价值观的取向完全不一样了。
三、教师要有真诚、有童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