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中国古代文学1形性考核册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中国古代文学1形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1》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先秦时通称“诗”或“ 诗三百 ”。到了 汉 代被奉为经典, 遂称《诗经》。 2.《历山之农者侵畔》选自《韩非子· 难一 》篇,运用“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的逻辑方法批 驳 儒 家的“德治”。 3.屈原,名 平 ,字原,战国后期 楚 国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 离 骚 》、《天问》、《 九歌 》、《九章》等。 4.《吕氏春秋》又名《 吕览 》,战国末期秦相 吕不韦 及其门客合编,汇集各派之说,人称 杂 家。 5.《湘夫人》选自《 九歌 》;《橘颂》选自《 九章 》。 6.《左传》是 儒 家经典之一,又称《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历史 著 作,该书作者相传为鲁国太史 左丘明 。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 国别 史,所记史事与《左传》有同有异,互有详略,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 人物的 言论和对话 。 二、续写古诗文: 1.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3.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 4.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6.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 7.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 8.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 ,己欲达 而达人 。就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 9.恭则 不侮 ,宽则 得众 ,信则 人任焉 ,敏则 有功 ,惠则 足以使人 。 10.子曰:“君子病 无能焉 ,不病人之 不己知也 。” 三、名词解释: 风、雅、颂(P14)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诗歌。《风》是各诸侯国的歌谣,共15国风,160篇。《雅》是周王朝王城地区的乐歌,用于诸侯朝会或贵族宴会,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多为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词,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庄子》(P61) 《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原有52篇,现仅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外篇和杂篇和后学。《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庄子》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把文学和哲学融为一炉,使深遂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充满情趣。 ②重章叠句的结构。 ③以四言为主。 ④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歧路亡羊》选自哪本书的哪一篇?简述这则寓言的寓意。(P75) 《歧路亡羊》选自《列子·说符》。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凡事必须专一,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三心二意,终无所获。 简述《采薇》(《诗经.小雅》)一诗的思想内容。(P20) 这首诗以一位士兵的口吻,采用倒叙的笔法描述了广大士兵在戌边卫国的战争中的矛盾状况和痛苦心情:一方面抒写他们不顾安危,急国家之难的爱国热情及对强敌的愤怒,另一方面表现他们对久战不休的厌倦、对自身遭际的哀伤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恋。 五、分析题: 分析《氓》(《诗经.卫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指导书P29—30) 这是一首带有叙事色彩的长篇抒情诗,是《诗经》中弃妇诗的杰作。 ①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充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其中的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对自己清白无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怒谴责。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议论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都以“兮”字“也”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矣”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不绝如缕的幽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效果。 ② 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非常贴切。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