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998到2014年大连理工中国建筑史问答与论述答案汇总汇编.doc

1998到2014年大连理工中国建筑史问答与论述答案汇总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8到2014年大连理工中国建筑史问答与论述答案汇总汇编

● 城市●建筑群 ●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有哪些特征,简述唐长安与宋东京的主要区别(唐长安与宋东京对比)(预测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阶段) 城市的发展阶段: 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带有氏族部落的色彩 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期,产生了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 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开创了布局规划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 开放式街市期。相当于宋代以后,形成开放式的城市布局 唐长安与宋东京的区别: 城市规模和布局:长安轴线对称,宫城皇城位于轴线偏北;东京平面不规则,皇城居中,宫城位于其西北方向;长安规模宏大是古代最大的宫城,东京规模仅为其十分之一 长安:里坊制的典型代表。东京开创了由封闭里坊制向开放的街巷制转变的先河 长安道路两侧均设砖砌水沟以便排水;东京利用自身的水系自身排水 东京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问题突出 东京“四水贯通”水运交通发达,比长安较为通畅 ▲里坊制对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形态的影响 各功能要素划分明确,城市交通方便,城市面貌整洁而壮观,居住区以利为单位整齐布置 里坊内部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以高墙,夜晚实行宵禁。市民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市民生活单调有限,缺乏娱乐生活 街景单调,由于集中设置市场,人们日常生活很不方便 ▲分析北京明清故宫在群体组织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并绘制简图(绘制明清故宫总平面图并简述)(综合古代优秀建筑实例,分析其价值观) 群体组织: 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延伸,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总的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2)高与低的对比: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3)宽与窄的对比:这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从到太和殿所形成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广阔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4)明与暗的对比:故宫在色彩上给人的强烈印象是金碧辉煌。金黄色的琉璃瓦与青绿色为基调的檐饰相对比,在蓝天、白云辉映下显得非常辉煌。 (5)繁与简的对比:雕梁画栋,镂金错彩,这就是繁。这与殿外单色调红墙和黄色琉璃瓦屋顶形成一种繁简对比。 (6)方与圆、曲与直对比:如天安门、端门门洞是圆形,午门的门洞是方形。又如笔直的中轴线与弧形的金水桥形成曲与直的对比。 (7)动与静的对比:建筑本身是静止的,但由于空间与形体的变化却呈现出流动的节奏感,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是序曲、太和殿是高潮、景山是尾声 ▲▲绘制明清故宫总平面示意简图,并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组织和程序安排。(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群的艺术处理手法) 1、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2、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然后根据各类建筑不同的功能需要,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这种建筑群体的组合几乎都采取院落的形式 4、庭院形制多样:廊院,三合院,四合院。园林中也也常用庭院来组成小景,形成安静的一隅。庭院和围合方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5、强调建筑组群的中轴对称。小到住宅、大到宫殿、整个城市规划,建筑的平面布局总是设以中轴线,这种中轴线往往由道路、建筑物、庭院、广场等组成,大到建筑物左右均布的对称,小到建筑物两旁对列的厢房或配殿,常被用来突出中轴线的对称。以中轴线为基准,比较重要的建筑物总要放在中轴线上,次要的房子放在它前面两侧对峙的地方,然后向纵深方向布置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建筑空间。这种以中轴线为基准,主次分明、均衡对称、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相互呼应,富有伦理精神的有组织、有秩序地在平面上展开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筑 I▲分析明十三陵在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特点,并绘简图。 总体布局: 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十三陵散落布置。环抱的环境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结合自然地形,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恢宏的整体。 各陵遥对山脉主峰,建筑轴线以自然而生,布置灵活生动。 共用神道前导,神道长千米,设石牌坊,大红门,圣功圣德碑亭,石像生及龙凤门等。渲染出陵墓建筑群威严神圣的建筑意境,增强了总体的空间层次。 注重整体景观。神道距体量小的山峦稍近而距大者稍远,使山峦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 建筑设计: 采用纵轴形制:取消唐宋推行的下宫制度,扩大了祭殿的规模,形成前后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