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集.PDF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詩集 白居易(西元 772~846) 字樂天,原籍太原,後徙下邽。生於唐代宗大曆 七年(西元七七二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西元八四六 年)。幼穎悟,生六、七月,乳母抱立於屏下,指「之」、 「無」二字教他辨認,百試不差。稍長,讀書至勤, 至口舌成瘡、手肘生胝而不休。德宗貞元十六年(西元 八○○年)進士,累遷至左拾遺。憲宗元和十年貶為江 州司馬。其後歷任蘇、杭刺史,祕書監、太子少傅等 職。武宗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好佛,居洛 陽,往來龍山門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又因放意詩 酒,號醉吟先生。文章精切,尤工詩歌。其詩以反映 社會、諷喻時事為本,文詞清新平易,婦孺能解,是 一偉大的社會詩人。元和長慶間,與元稹唱和,世稱 元白,後又與劉禹錫齊名,號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 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 遷居下□(今陝西渭南),遂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 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陳潤 俱善詩。父季庚,做過彭城縣令,徐州、襄州別賀。 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 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 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 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15、16歲時,立 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後來, 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于鄱 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又與元稹同時考中 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於此,後在詩壇上齊名, 並稱元白。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元和二年,帖 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 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 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元和六年, 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 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 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 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 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 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十三年, 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 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 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于長慶二年(822)請求 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 杭州時,曾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 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白 居易從 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後擔任太子賓客、河 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 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 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 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 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後病終。葬于 龍門香山琵琶峰(見彩圖河南洛陽白居易墓)。詩人李 商隱為撰墓誌。今已辟為遊覽勝地。白居易一生不僅 留下近 3000篇詩作,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 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 元九書》)的著名論點。白居易繼承了中國古代一貫以 《詩經》為主旨的比興美刺的傳統詩論,十分強調詩 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他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 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 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 《白氏文集》,共收詩文 3800多篇,成 75卷、抄寫 5 部。分藏于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的家裏, 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 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 刻本,僅 71卷,收詩文 3600多篇(其中還羼入幾十篇 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馬元調重刻《白氏長慶集》 71卷,與紹興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園 1618年 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分前、後集, 內容也與紹興本大體相同。清汪立名則刻有《白香山 詩集》40卷,僅詩,無文,其中包括輯佚而成的《補 遺》2卷,並于原注外增加箋釋。1979年中華書局出 版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 本,加以訂補;又編《外集》2卷,搜集佚詩佚文,並 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研究資料方 面,新、舊《唐書》有白居易的本傳,陳振孫、汪立名 均撰有年譜。近人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和岑仲 勉的《白氏長慶集偽文》,對白居易的詩文多所考訂。 今人王拾遺《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譜》。 中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