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三、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859年,欧文顿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 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成分 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物质难以通过 非脂溶性物质 脂溶性物质 2、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化学分析 说明: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发现:膜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说明:膜中的脂质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发现: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膜 提出:中间亮-脂质,两边暗-蛋白质的三层静态结构 发现:膜有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5、1970年,科学家将蓝色和红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小鼠与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后将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 发现:刚融合时,融合的细胞一半发蓝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37。C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化学组成: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1)名称:磷脂双分子层 地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名称:蛋白质分子 位置: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特点: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必修一_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案.ppt
- 6sigma_StrategyVI课案.ppt
- 生物的变异类型复习课课案.ppt
- 生物地球化学课案.ppt
- 6Sigma分析阶段因果分析课案.ppt
- 生物化学4糖类化学(环境科学)课案.ppt
- 台灯制作方案的构思方法解题.ppt
- 生物化学-第1章-糖类课案.ppt
- 生物化学第9章酶促反应动力学课案.ppt
- 6SONY绿色伙伴认定制度课案.ppt
- 初中英语教学:校园噪音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因检测技术引领2025年精准医疗,市场潜力与技术创新分析.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与2025年应用实践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服务升级研究报告.docx
- 预制菜行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与市场盈利能力研究报告.docx
- 面向智能交通的2025年图像识别技术安全性能报告.docx
- 2025年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在智能包装设备中的应用报告.docx
- 短视频平台2025年用户增长与内容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智能电网故障诊断与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研究报告.docx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与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策略——2025年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