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作业讲述.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作业讲述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作业题目:管壳式换热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学生姓名:何嵘学号: 201511230134 专业:化工机械院(系):化工与能源学院2015年 1月3日管壳式换热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何嵘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郑州 450001)摘要:本文利用COMSOL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此次数值模拟是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模型,采用了标准k-ε计算模型和壁面函数法。本文还对数值模拟计算的物理模型作了简化:流体稳态流动;壳体为绝热;管壁为定温;不考虑小间隙流路,比如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的缝隙流和折流板绝热等。模拟计算采用了两个不同的管程、壳程流体进口速度,得到了不同流体初速下壳程速度矢量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情况,并且给出了质点的迹线图。以上所做工作是对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关键词: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引言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性能对于工厂运行的效率、稳定性、维护成本等至关重要。节能的迫切性要求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准确而详细地考查流体流动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本论文利用COMSOL软件对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该数值模拟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模型,采用混合网格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以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为过程控制方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以壳程绝热、换热管定壁温,速度入口、自由出流为边界条件。1 物理及数学模型1.1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在SolidWorks中建立模型换热器模型并导入COMSOL中如下:图1 换热器换热器主要尺寸如下:壳体直径0.2m水进出口管直径0.09m空气进出口直径0.1m换热管直径0.015m在COMSOL中显示如下:图2 换热器为了计算简单,选择换热器的一半进行网格划分和计算。选择“物理场控制网格”和“极端粗化”,进行网格划分如下:图3 换热器网格网格信息如下:图4 换热器网格信息1.2 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基于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在常物性和宏观热能守恒的假设下,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必须满足以下3 个控制方程:(1)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若为不可压缩流动,为常数,则有:(2)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3)能量守恒方程边界条件:空气的进口边界条件:速度入口,速度分别为0.1m/s和0.5m/s;温度为278.15K空气的出口边界条件:压力出口水的进口边界条件:速度入口,速度分别为1m/s和5m/s;温度为353.15K水的出口边界条件:压力出口最后加入了温度耦合和流动耦合。2 计算结果及分析2.1 空气的进口速度为0.1m/s,水的进口速度为1m/s的研究结果中心剖面上的速度分布:图5中心面速度分布中心剖面上的温度分布:图6中心面温度分布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分布:图7表面温度分布换热器内流线分布:图8流线分布2.2空气的进口速度为0.5m/s,水的进口速度为5m/s的研究结果中心剖面上的速度分布:图9中心面速度分布中心剖面上的温度分布:图10中心面温度分布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分布:图11表面温度分布换热器内流线分布:图12流线分布3分析与结论(1) 从换热器内部流场整体温度云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换热器壳体内部流场整体温度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温度沿换热器壳体内部流体走向逐渐升高;同时随着流速的增加,温度沿换热器壳体内部流体走向逐渐升高的幅度是减小的;另外,内部流场整体温度云图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在折流板的北侧(“死区”处)会出现温度比周围温度高的区域,由分析可知,这是由于此处存在流动死区。这与传热学的理论知识是相符合的。(2) 从换热器内部流场整体速度矢量场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折流板的存在,流体在壳体内呈“Z”字形流动,在折流板的北侧明显可以看出存在低流速区,即所谓的“死区”,另外从速度矢量场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速度的增大,流体湍动程度是增加的。(3) 从换热器内部流场流体质点的迹线图中可以看出流体的大致流动形态:流体在壳体内呈“Z”字形流动。以上对流体流动的分析对于设计折流板的圆缺度等设计很有参考价值的:在流速等条件一定时,为了达到最优的换热效果,可以通过改变折流板的圆缺度或者改变折流板的形状等进行多组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理想设计结构。参考文献[1] RameshKS,DusanP. Fundamentals of heat exehangerdesign[M].NewYork, Wiley,2003.13-21,680-693.[2] 郑津洋, 董其伍, 桑芝富. 过程设备设计.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46~254[3] 黄素逸,王晓墨. 能源与节能技术. 第二版.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3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