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32岁的杜甫和43 岁的李白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东都洛阳会面、结下深厚的友谊。李白那时是诗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刚从长安宫廷生活中解脱出来,而杜甫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那时杜甫参加第一次科举考试落第,游历各地,来到洛阳。后来,又一个43岁诗人高適也来一起结伴而游。他们入酒肆谈文学,临寒风伤古迹,古今多少事,付诸笑谈中。那杜甫对李白的印象如何?他有首诗是这样写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以后他又一再在诗中表达对李白的倾倒崇拜之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以说杜甫是李白的“粉丝”(fans),以至后来写了十几首思念李白的诗。 李白对杜甫的印象呢?据唐代笔记记载,李白写过一首诗:“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完全是一种戏谑的口吻,就是说杜甫很瘦,作诗很苦。当然这首诗不见于李白的集子,并不可信。但可以看出当时人认为两人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李与杜仿佛是天生对立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人性格不同、活法不同:李活了61岁,诗酒人生,豪放不羁,一生大起大落,大开大阖,传世诗歌900多首;杜活了58岁,方正严谨,严肃悲悯,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传诗歌1200多首。李是“诗仙”,杜是“诗圣”;李的思想是道家,杜的思想是儒家;李诗豪放飘逸,杜诗沉郁顿挫;李如天上的日月照耀,充满浪漫色彩,杜如地上江河奔流,更多关注痛苦的人生。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来到京城长安后,政治上屡屡受挫,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这使得杜甫对?现实黑暗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期间,他写了很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了圣人之道,讲求“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因此又被成为“诗圣”。其诗作反映现实,立足社会,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杜甫生平简介 —— 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读书和漫游时期,扩大了眼界,结识李白。《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十年困守,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兵车行》 《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陷贼与为官(任左拾遗)时期(756-759)45-48岁 安史之乱,目睹京城荒凉,朝廷腐败,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春望》 “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帮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写作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整体鉴赏(划分段落,分析段意) 第一段:即前六句写送别惨状。 1)根据诗句,想象这送别景象。 先写士兵整装待发,后写亲人赶来送别。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征夫,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追奔呼号,捶胸顿足,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 2)开头是如何表现””行色匆匆,笔势汹涌,风雨骤至,不可逼视“的艺术效果的? “车辚辚,马萧萧”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 “耶娘妻子走相送”写出了征夫的家人追奔呼号,去作生死离别,一个普通的“走”字,寄寓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 “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 这种白描式的描写,给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强烈的冲击力,令人触目惊心。 第二段:写“行人”倾诉。(诗人通过设问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反复朗读,划分该部分的层次 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