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教案二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 四 单元 第十四课《春》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高芬芬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学习重点 揣摩写景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 预习 作业 导学案预习题P63/1-4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温故 群学 预习 测试 展示你积累到的写春的成语及写春的诗句。 春光明媚、春和景明、莺歌燕舞、繁花似锦、万紫千红、姹紫嫣红、春华秋实等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杜甫;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崔护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课文描绘大地春回、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旨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活动一 (组长统计各组员预习完成情况) 教师巡视 展示 交流 质疑 训练 点拨 提高 一、创设情境、自学质疑 导入:作者急切盼望春的到来,那么他又是如何写出春的特点的呢?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活动二) 1、思考: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满、软——草(新 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让人感动。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试赏析描写春花的语句。 提示: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你喜欢的语言,在文中作批注。小组交流,分工协作。(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 自上而下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之时 :由实到虚 品味赏析: 提示赏析方法:选准角度(词性、描写角度、修辞等)+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学生能用两步也可) 例如: a.“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角度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抒发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c.“花里带着甜味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d. “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令人心醉。 e.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f.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 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3、分别找出文中从触觉、嗅觉、听觉来写春风的句子。写春风和春雨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找出具体到语句来赏析。 找句子: 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抚摸着你。 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酝酿。 听觉:鸟儿将巢安放在...... 特点: 运用各种感觉分别描绘出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 例句赏析: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 提示:写作文也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多角度的环境描写会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说说结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A.“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无限的希望 B.“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C.“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信心和力量。 三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 领会写景方法:(活动三) 请同学说说本课写景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方法? a.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b.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c.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d.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三)朗读并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活动二: 学生听读、自读 教师指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