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总:选修一部分[人民版]
(2010江苏)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
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
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
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
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A答案要点:(10分)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08,广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
材料二认为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已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 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分)
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4分)
答案: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24、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丈明向工业丈明的转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