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会严重误判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也会严重误判.doc

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会严重误判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也会严重误判.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会严重误判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也会严重误判

林毅夫:西方经济学“神人”也会严重误判   2013年4月13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北大国际(BiMBA)的同学们授课,课程的题目是:从西潮到东风。   林毅夫在课堂上介绍,他是世行这一职位的第9任,前8任中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西方财经政要、名流。他能有机会担此要职,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30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因为世行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促进世界多元多边发展,尤其是帮助贫穷国家脱贫,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60多年来,世行开展过很多工作,但收益甚微,除中国减贫6亿人之外,全球其他地区的贫困人数不减反增。   同时,林毅夫还发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仅60年来从未能成功帮助贫穷和发展中国家,对他们自身遭遇的危机和全球经济的运行路线,也未有十足的把握。尤其是当他真正登上这个全球最高级的经济学舞台之后,真正体会到了“神仙也犯错”——所谓西方经济学神人也会思虑不周,甚至严重误判。   第一、通胀与通缩   2008年6月,林毅夫刚刚赴任之时,全球正经历通胀,粮食和石油涨价使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生计与社会安定受到挑战,成为摆在林毅夫面前的第一个挑战。对此,世行虽有标准方案,但林毅夫认为应对通胀时,有必要考虑通缩问题,毕竟宏观调控往往治通胀易,治通缩难。对于难题,还是早准备为好。但世行同事对此提议不以为然,未予讨论。理由是通胀当前,根本看不到通缩的影子。但众所周知,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全球性通缩不期而至。   第二、大难与小灾   2008年8月,在美国怀俄明州的一个小镇,全球顶级的经济学家、华尔街大佬、西方主要国家财经要员,齐聚一堂,讨论全球金融监管问题。   会议期间,世界银行曾任行长沃尔芬森在他的庄园举办私密晚宴,所邀嘉宾虽不足10人,但都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财政部长、欧洲央行行长等绝对重量级人物。林毅夫作为世行新任首席经济学家,有幸受邀。在这个讨论自由度极高的会议上,其中有一个话题:30年后,是否还会有人记得2007年次贷危机?这场危机在金融史上能否占一个豆腐块的位置?   林毅夫回忆说,这些“神仙”们当时的判断是次贷危机规模不过7000亿美元,不过是风雨小灾,更何况西方政府与金融体系经过1929年大危机,以及东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危机的洗礼,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但众所周知,3个月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主要股市不少都遭遇腰斩,市值下降幅度高达50%,比1929年大危机还大。   第三、长痛与短痛   危机爆发后,世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均认为,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理由是二战后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等西方主流国家影响短则3个季度,长则7个季度。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出现“大缓和”(Grand Moderation),即西方国家凭借成熟的宏观调控工具与经验,已经足以烫平经济波动,避免经济发展的失控。   基于这一判断,各国对危机开出的也都是常规药方。但林毅夫认为,危机可能不是7个季度,而是7年。如西方《圣经》说的“7年丰收、7年灾荒”一样。因为在这场危机之前,西方刚好经历2001年以来的7年丰收。   危机之中:常规药方失效   2008年12月,20国达成协议,推出三项措施,一是各发达国家自救银行,解决流动性。二是利用凯恩斯反周期投资策略刺激经济,同时以救济金为失业者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各国不能贸易保护,以免陷入囚徒困境。这都是常规药方,但事实证明,在这场危机中无效。   林毅夫解释说,2001年开始的7年降息,带来繁荣的背后是持续的投资。泡沫破裂,通缩骤至,过剩的庞大生产力怎么可能短时间予以内消化?当经济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消费无力,恶性循环开始,西方宏观调控的所谓自动稳定器也就瞬间失效。   对此,林毅夫在2009年就提出“超越凯恩斯主义”,由政府投资有利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项目,短期可解就业之急,长期可消增长瓶颈。生产率提高,自然反哺财政,财政收入增长有利政府还债。但当时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对此并不赞同,一方面,他们坚持此次危机仍是短期,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如果真有好项目,市场自然会做。   2010年10月,在世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坚持此前的判断,即危机只持续1-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已经判断全球经济出现稳定复苏,给出的政策建议是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恢复民间投资的信心。   林毅夫当时认为,经济远未恢复到2008年的状态,失业还会增加,民众收入减少。与其财政以赤字进行救济,不如投资有利经济长期增长的项目。但作为研究农业经济闻名的林毅夫,在诸位宏观经济学大师面前,没有说服力。   结果是,美国、英国等西方主流发达国家至今未能完全走出危机。不仅如此,危机又传导到南欧,造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