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卡的主要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唐卡的主要特点

浅谈唐卡的主要特点 唐卡的主要特点,两者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影响着他们今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一、绪论 宗教艺术的 特点是这种艺术不但具备宗教色彩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是有浓郁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唐卡(Thang-ga)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宗教艺术的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佛事活动,百姓婚丧嫁娶。①经历了近千年时间的洗礼,唐卡题材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有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还延伸出了画传、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藏医用的唐卡挂图等,可以说唐卡真可谓是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纵观历史悠悠长河,笔者认为7世纪,随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将汉地文化及佛教带入藏开始,唐卡也随之兴起。只是在当时唐卡处于萌芽状态,受外来元素影响颇多,本土绘画尚不成熟,唐卡的概念也相对模糊,但这一时期是致关重要不容忽视的。11世纪到13世纪唐卡的形式日趋明朗,13世纪末到15世纪是唐卡的鼎盛时期,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涌现出众多流派,流派之争甚是激烈,经过不断的斗争,17世纪中叶最终确立了唐卡的“标准式样”并沿用自今。 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二、多元文化的影响及自身的吸收 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分两个历史阶段,藏文史籍一般称“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约2百年为前弘期,这一时期,佛教在吐蕃还是一种外来宗教,它在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的斗争中发展起来。②]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中原汉地等均对唐卡绘画风格的发生发展到最后成型都有着重要影响。 实际上,唐卡从未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在严格的教规和造像度量的制约下,师徒之间一代又一代传诵着唐卡绘制的奥义,并不断遵守古老的制像法则。在这传播过程当中,只是新的外来文化与本民族特质不断互相交合,在这种潜在运动中,绘画风格缓慢又不间断地在改变着。在各时期中都有着不便归属的派别、不便介定的样式,甚至可说更有介于两种或更多风格之间的类型。 但是我们来看看汉地宗教艺术的发展。非常明显的,汉地宗教艺术在吸收外来影响的同时,又逐渐有了中原地区人民喜好的转向。比如原来印度佛经里的“尸毗王”、“萨埵那太子”的故事,虽然有慈悲施舍的内容,也曾经感动过很多汉地的画家,可是画家们还是觉得那些故事有些残忍。汉地宗教的画家喜欢祥和的画面。他们觉得宗教给人的应该是喜悦和幸福,不应该太强调血淋淋的场面。所以从唐朝以后,汉地宗教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是绘制美丽的菩萨。菩萨具备和佛一样的智慧和道德。 三、神圣不变的格式化 唐卡从产生开始便处于一种次序的网络中。后弘期早期出现了翻译佛经的高潮,《度量经》就是在此时翻译成藏文,并迅速在藏广泛传播,最终成为造像遵循的唯一法则。③从某一方面说,这是确立了审美规范,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大大限制了创作发挥。15世界上半叶,“三经一疏”,他们对神佛魔怪造型的尺度、相法、形态、手印、标帜、坐位以及相关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随着一代又一代画师的磨砺与总结最终形成今后唐卡绘制的基本程序法则。值得一提的是,在《度量经》中还强调了佛像造型失准,比例不当的恶果,称“长度尺度量不足,灾难降临家乡毁。”“如果腹肚不鼓圆,五谷歉收年年减”④等等。很明显的,在后来的藏族理论著作中依旧沿袭了《度量经》的威慑、恐吓办法来维护理论的权威。以至于17世纪中叶唐卡的“标准式样”确立后便一直严格遵守自今。 虽然汉地宗教绘画也有一定的制度和法则,但并没有绝对必须服从的,这给汉地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无处不在的巫术色彩 在佛教传入藏以前,西藏有自己的本土信仰--苯教。(时间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至佛教传入吐蕃之前)苯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苯教信仰巫术、崇拜图腾。在漫长的文化融合中,佛教、苯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巫术的概念,在西藏有关绘画的起源传说中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在西藏,唐卡的制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要由活佛或高僧“开光”加持方能显现其灵性。像与神的统一在藏族的信仰世界里表现的比其他文明更为明确和典型。苯教时代的巫术色彩和原始宗教意识的传统根深蒂固的融入到佛教信仰和发展中,这种意识在西藏的宗教世界里表现的尤为发达。全然不像佛教传入汉地,逐渐发展出禅宗一系,合于老庄玄学,进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进而“喝佛骂祖”。与之相比藏族人民对神像是何等敬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