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讲题-温州外国语学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讲题-温州外国语学校.doc

PAGE  PAGE 5 “学生讲题”前的“备题”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325000)  曾小豆 “学生讲题”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每一次讲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前期多方面的准备,远比教师自己讲题来得困难,它与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具有自己特定的情况,教师需做充分思考,周密部署,如“学生讲题”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学情分析、讲题人员选定、讲题内容的选择、学生 “备题” 的指导、讲题课堂生成的预测等.显然,“学生讲题”活动要得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指导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的“备题”及其重要,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说明自己的一些做法. 1.选题 案例1 初三复习课《图形的轴对称变换》 例题(教师自编)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AD=6,P是射线DC上一个动点,连接AP,以A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线段AB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为AB′,连接PB,PB. (1)当AB′落在射线AD上时,请说出三个以上的正确结论. (2)当点P与C重合时,AB′交边DC于点G,求DG的长. (3)当DP长为何值时,四边形ABPB′是菱形. (4)若AB′与边DC有交点,那么DG长取值范围是多少?DP长呢? 基本学情: 学生对图形变换已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而对相对复杂的有关图形变换的综合题入手慢,对图形信息和文字信息的结合和转化较生疏,尤其对轴对称变换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关系的认识和应用总是不到位,如何根据条件和需求来构建一些合理数学关系也是很盲目. 选题说明: ①本题知识切入点低,学生讲题时容易上手;②图形变化中问题解决方法具有通性;③本题由轴对称变换产生的新问题,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计算量不大;④题目的挖掘空间大,综合知识含量丰富,适合学生讲题的自由发挥. 2. 学生第一次“备题”. 学生第一次“备题”(摘录部分): 准备教具:三角板、彩色粉笔 讲题过程: 1、问题(1),结论开放题,要在黑板上画出这种特定位置的图,让同学们在自己本子上也画图,请两位同学报出结论并板书结论,如果结论不够多或不够???整的话,自己要补充好一些重要的结论. 2、问题(2),这题非常常见,应该会轻松.设DG=x, ,得 . 3、问题(3),先画出图形(如图),若四边形ABPB′是菱形,则对边平行,因此点B′落在射线DC上. ∵四边形ABPB′是菱形 ∴AB= AB′=10 ∵AD=6, ∴DP=18 4、问题(4),因为随点P向右运动时,点B′的位置也慢慢地从CD上方向CD靠近,这时AB′与边CD都有交点,当点B′落在边CD上时,DG=8,所以 , . 可以看到学生的以上备题仅停留在对题目认识的表面上,只是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备出来,而对题目分析思路的形成还缺乏体现,更没有对解题方法小结和提升. 3.教师指导“备题” 教师对学生“备题”指导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题意理解. (1)题目条件有哪些?其数学含义是什么? ①通过图形获得信息: 条件1:矩形ABCD中的所有性质;条件2:△APD和△BCP形状随点P运动而变化,但保持是直角三角形;条件3:动四边形ABPB′是轴对称图形,性质视为已知. ②通过文字获得信息: 条件4:矩形ABCD相邻两边已知;条件5:问题(1)中,像AB′落在射线AD上,从而AB′与AB的位置关系已知;条件6:问题(2)中,当点P与C重合时,则DP的长度已知;条件7:问题(3)中,四边形是菱形已知;条件8:问题(4)中,AB′与边DC有交点,则△ADG为直角三角形已知. (2)题目条件有哪些?其数学含义是什么? 问题(1)结论开放;后三个小问题共四个结论.菱形问题可以从菱形定义和判定中,考虑DP的长度;问题(4)中求DG长取值范围,一般要从DG长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这与Rt△ADG形状变化有直接关系. 二是思路探求.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怎样的联系. ①问题(1),由于条件5中A B′的特殊位置和条件3中AP是对称轴,使得Rt△ADP形状更加特殊化,则有AD=DP.同时从图形中获得的一切已知条件都可以相互结合,从线段关系、角关系、轴对称关系、图形之间关系等方面思考,产生新的结论. ②问题(2),从条件6中,获得DP=DC=10,而结论所需要的Rt△ADG已经生成,为了构建勾股定理的等量关系,从条件1、条件3中得到: DC∥AB,AP是∠BA B′平分线,于是AG=GP,勾画出DG和AG的数量关系:AG+DG=10. ③问题(3),先画出图形,为了确定四边形是菱形,可以从条件3中的“动”中确定线段A B′,PB′与线段AB数量和位置关系:AB=A B′,PB′∥AB,再结合条件1中的CD∥AB来确定B′的位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