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VIP

精品解析: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48分) 24.“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该史料反映了西周( ) ①国家的管理方式 ②血缘家族的特点 ③官僚政治的特点 ④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大宗是国家的主干说明血缘家族的特点,因此②④在题干中都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之一,都体现了国家的管理方式这一整体概念。故本题选C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5.汉代皇帝曾亲耕籍田以供宗庙粢盛(指盛于祭器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则亲自蚕织以奉祭服,这体现了统治者( ) A.对男耕女织的重视 B.倡导重农抑商 C.爱民如子 D.以祭祀祖先为朝政的重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代皇帝曾“亲耕籍田”以供宗庙粢盛反映的是统治者以身作则对“男耕”的高度重视,而皇后则“亲自蚕织”以奉祭服反映的则是统治者以身作则对“女织”的高度重视,综合起来来看就是体现了统治者对“男耕女织的重视”,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而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统治者对男耕女织的重视 26.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北魏孝文???改革相关内容——对均田制的认识。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不相关,而且不太符合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均田制的认识 27.“□□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处的文字应该是( )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内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省,宰相之府”、“定谋画、出政令”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三省六部制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门下省审议(传达),尚书省(下分六部)执行。根据“定谋画、出政令”,即可判断得出,此部门应该属于中书省。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28.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 )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84年,刊物”、“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相关内容——晚清时期相关刊物的创办。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 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事实和题意,正确。而④项“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明显不正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晚清时期相关刊物的创办 29.“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說、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以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