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7
连续油管培训资料汇编
目 录
1 连续油管设备………………………………………………………2
2 HS80型连续油管…………………………………………………27
3 连续油管作业安全操作规范……………………………………32
车载式连续油管设备操作规程………………………………………42
提高连续油管井控安全的新规程……………………………………51
控制管串疲劳延长连续油管使用寿命………………………………57
液压传动………………………………………………………………64
一 连续油管设备
1.1 连续油管技术发展综述
连续油管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底管线工程,自60年代初,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开始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到90年代,连续油管作业装置被誉为“万能作业”设备,广泛应用于油气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等作业,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观世界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从60年代到70年代,为连续油管技术的产生与探索阶段。由于连续油管本身的强度及技术的不完善性,作业事故频繁发生,安全可靠性差,仅用来进行洗井、打捞等简单的修井作业;80年代是连续油管技术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连续油管制造工艺的重大革新,使得连续油管工作性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给连续油管技术重新注人了生命力,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90年代可以说是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成熟的年代。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完善,特别是连续油管作业井下工具的研制,有利地促进了该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扩展。
随着各个领域内的研究与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连续油管认识程度的提高,连续油管作业作为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油气井作业方式,设备数量和应用范围不断呈增加趋势。根据斯仑贝谢及道维尔公司1993年统计结果,1992年在世界上有533套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其中南美245套、欧洲90套、北美59套、远东54套、中东55套??非州30套。1993年增加到561套,约增加5%。另据初步估计,连续油管的销售量在1992年到1993年期间上升了21%。据不完全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已有15台以上的连续油管设备,主要用于修井作业。
与常规作业方式相比,连续油管作业具有节约成本、简单省时、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增产作业等。利用连续油管作业装置,可以大大减小钻机费用和作业时间,与传统的修井作业相比,可节省50%~70%的费用。连续油管与传统的接头油管柱相比具有节省起下作业管柱的时间、消除上卸单根的繁重劳动、连续灵活地向井下循环工作液、能减小地层伤害和安全可靠、利润高、用途更广等优点。连续油管目前的绝大多数应用主要是修井和挤水泥作业。连续油管用于修井时,一半以上用于洗井,包括除砂、除垢、清蜡及清除有机沉淀物等,在此方面的应用,连续油管具有显著的特点。
1.2 连续油管及设备发展简况
现代连续油管工业的起源可追溯到1944年6月,于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之前进行的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管线工程(PLUTO),总共在海峡内铺设了23条管线,用于为同盟国部队解放欧洲被占领土的战斗提供能源。管线的内径为φ76.20 mm(3in),预先制成约长1 219.2 m小段,通过焊接对接在一直起并卷绕在直径为12.2 m的轮毂上,用浮筒支撑浮在海面上,由海底电缆敷设船拖曳运送。23条管线中有17条长30英里,其余6条长70英里。
远在40年代末,有关连续油管或电缆的作业许多发明就已申请专利,并且利用连续的外包金属线尼龙软管进行钻井的思路也已申请专利。直到50年代,这些专利才被批准。在当时有关这种装置的制造和应用情况尚无记载。
现代连续油管注人头的设计可追溯到60年代初,美国的Bowen公司研制了一种垂直反向旋转的链条牵引装置,称为A/N Bra—18A天线传送系统,为潜水艇下潜时使雷达天线伸出海面而设计的。该系统能够在水下182.88 m深度处展开直径为φ15.875 mm(5/8 in)聚乙烯压缩成形的黄铜线,在链条间安放有纤维再增强酚鞍形卡块,卡块开口与天线外轮廓相匹配,以便于卡紧天线,天线卷筒安放在注入头下面,以便天线的展开与回收。该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为Bowen公司连续油管注入头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设计思路。
1962年,California石油公司与Bowen工具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试验样机,叫“连续油管轻便修井机”,用于墨西哥湾岸区油井的冲洗砂堵试验,这种原始的“Unit No.1”注人头设计采用垂直反向旋转链条驱动系统,当时所用连续油管外径为φ33.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