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RA调研报告讲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等离子体的背向拉曼散射放大技术文献调研报告 李钊历 一、前言 自激光问世开始,激光的强度和功率一直在不断增加。随着调Q、锁模、CPA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激光的聚焦强度已从60年代的~1010W/cm2量级上升到如今的1021~1022W/cm2量级,高校级激光装置的输出功率普遍可以达到TW级甚至PW级,激光的脉宽也从最早的ms量级被压缩到如今的fs量级。 超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物态条件,如高电场?强磁场?高能量密度?高光压和高的电子抖动能量?高的电子加速度,这种极端的物理条件,目前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星洞边缘才能存在。在它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高度的非线性和相对论效应,产生了崭新的物理学领域,也为多个交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拓宽发展的空间,在尾场加速、聚变快点火、X-ray激光、THz产生等领域,超高功率激光器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然而,依靠CPA技术提高激光强度需要提高衍射光栅的尺寸,这将导致光栅的制造成本大幅增加,而以目前的技术也只能制造出1m量级的光栅,这已经成为CPA技术的一个主要瓶颈,严重制约了激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有基于此,目前提出了多种可替代CPA技术的下一代激光产生方案,而基于等离子体介质的背向拉曼散射放大技术(Stimulated Raman Backscatter Amplification)正是其中之一。 二、拉曼背向散射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 当两束光波在等离子体中相向传播时,两束光波在相遇时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束光的能量会耦合到另一束光中,这就是后向拉曼散射放大(backward Raman amplifier)技术。能量的物理传输过程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等离子体吸收了能量为hwpump的一个光子(称之为泵浦光),在另一束频率为wseed的光(称之为种子光)的诱导下,等离子体发射出能量为hwseed的相干光子,同时剩余的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中的朗缪尔波,如图1所示。由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一过程应满足: wpump=wseed+wpe,kpump=kseed+kpe 其中朗缪尔波的频率wpe2=4πe2ne/me+3vthe2kpe2。 图1 等离子体中的后向拉曼放大过程 除了背向拉曼散射放大外,三束波还可能进入超辐射放大(superradiant amplification,SRA)的领域,这时拍频产生的有质动力支配了静电力,驱动出瞬态等离子体光栅,将泵浦波反射成种子波,这时频率条件不需要完全满足[11,22]。从BRA转向SRA的阈值条件为wbwp,wb=2a1a2wpumpwseed。 通过解麦克斯韦方程并经过适当的化简后,我们可以得到等离子体中三个波相互作用的耦合方程,称之为三波方程[1]: ??t+c??x+υ1a1=Ka2a3 ??t-c??x+υ2a2=-Ka1a3* ??t+υ3a3=-Ka1a2* 式中a1、a2为泵浦波和种子波的矢量势包络,以mec2/2e=2.5*105V为单位,a3为朗缪尔波的矢量势包络,以mecwwpe/2e为单位,K=wwpe/2,υi为各自波的阻尼因子。在线性区域内,由三波方程可知,种子脉冲的幅度呈指数形式增长,线性化增长率为γ=a12wwpe;同时脉冲随时间展宽,因为脉冲峰值的传播速度为c/2而脉冲前沿的传播速度为c[1]。 在非线性领域,三波方程有一个自相关解(忽略阻尼项)[1]: ?2u?z2+?u?z*1z=sinu 其中a1=a0cosu2,a2=-?u?ξ2K,a3=2a0sinu2,ξ=z/c+t,τ=a02K2t,z=2ξτ。当a2的初始积分振幅远远小于1时,该方程可以推出: maxa2≈2Ka02zMt = max{a2T}≈π2K 其中T为种子脉冲第一个峰的宽度。可见,非线性区域中种子脉冲的振幅随时间(或者严格的说,随有效的放大长度)线性增加,而脉冲宽度随时间(放大长度)成反比的减小[1,4]。 三、拉曼放大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966年,Maier, Kaier and Giordmaine在将红宝石激光束射入CS2气体中时,首次观察到了后向受激拉曼散射产生的斯托克斯光出现强度增加的现象,斯托克斯光的峰值功率可以比泵浦光的功率大出一个量级[5]。1968年,Culver, Vanderslice and Townsend将红宝石激光射入高压H2中,观察到了超短后向脉冲(3×10-10sec,9755?)的产生,消耗了泵浦能量的很大一部分[6]。1982年,Murray等人提出可以建造一种受激准分子激光脉冲泵浦的拉曼放大和压缩器来进行惯性核聚变,并以大气压力下的甲烷为介质实现了对KrF泵浦源5倍的强度放大和10倍的脉冲展宽,效率达50%,饱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