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中央集权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空前繁荣。文学:成就辉煌。
宋元时期:封建社会发展时期:政治: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文化:繁荣。地位:世界领先。;整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1.政治制度
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
(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文化成就
(1)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整合二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一、隋朝
1.政治上
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经济上:京杭大运河
3.文化上:“三教合一”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
;二、唐朝
1.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2)科举制:进一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玄宗时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2.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
(3)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农村集市、柜坊、飞钱;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城市发展: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外贸: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3.科学文化
(1)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2)传奇小说: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3)绘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4)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5)技术:唐末火药开始??于军事,雕版印刷。;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思考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门第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到考试。
(2) 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科举制度: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日益明显。;1.(2014·四川省广元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微观点拨] 解答本题应注意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其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经济迅猛发展,再分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宏观思考] 1.多视角看待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1)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础,决定政治、文化的发展。古代中国先进的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水利)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2.多角度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经济格局的角度看,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并最终超过北方。;2.(2015·南通市、扬州市、淮安市、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