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诗歌发展的衰变期元明清研讨.pptVIP

第四章中国诗歌发展的衰变期元明清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中国诗歌发展的衰变期 ——元明清 ;内容提要: 一、从宗宋到学唐——金元诗人 1、元好问及金代诗人 2、刘因等元代诗人 二、复古主义与明代诗歌 1、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2、后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与实践 3、明代复古主义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清诗的复兴和诗界革命 1、王士祯与盛唐之音 2、黄遵宪与诗界革命;第一节 从宗宋到学唐——金元诗人;第二节 复古主义与明代诗歌 ;一、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实践;1、李梦阳;2、何景明;3、徐祯卿 ;4、王廷相;二、后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与实践;1、李攀龙;2、王世贞;3、谢榛;对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关系有重要阐析。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观则???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夫间也,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淋漓,其浩无涯矣。” 诗歌创作也自成一家,在后七子中颇见特色。 沈德潜《明诗别裁》:“四溟五言近体,句烹字炼,气逸调高,七子中故推独步。” 《榆河晓发》:“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缮者,空惭旅鬓斑。”;4、与后七子同时的胡应麟、王世懋;胡应麟论诗的理论基点在于“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并举。 “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 “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二者的关系:“体格声调,有则可寻;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畅,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花与月也,必水澄镜明,然后花月宛然,讵容 昏鉴浊流,求睹二者。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 胡应麟论诗确乎对严羽的诗学颇有阐扬,对于严氏的“以禅喻诗”、“妙悟”,他都是加以认同并加以发挥的。 “严氏以禅喻诗,旨哉!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然禅必深造而后能悟,诗虽悟后,仍须深造。”;(2)王世懋 《艺圃撷余》 对于诗史的发展,世懋强调“变”与“逗”。“变”指诗史上较为明显转折变化,“逗”则指渐变。他认为诗歌由简人繁,由古变今乃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今人作诗,必人故事。有持清虚之说者,谓盛唐诗即景造意,何尝有此。” 两汉以来古诗三变:曹植为一变,谢灵运为二变,杜子美为三变。 诗歌的发展与戏剧的服饰动作一样,日趋华美繁复,因而要求后世之人一味模拟汉魏高格是不现实的。 “逗”即“渐变”在诗史中的作用:“唐律由初而盛,由盛而中,由中而晚,时代声调故自必不可同。然亦有初唐而逗盛,盛而逗中,中而晚者,何者?逗者变之渐也,非逗故无以变。” 王世懋的诗学思想中还有着“性灵”说的萌芽,对后来的性灵派文学思想是一种先声。;第三节 清诗的复兴和诗界革命;2、王士祯(号渔洋) 诗论著作《渔洋诗话》,散见于《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居易录》、《分甘余话》、《花草蒙拾》、《唐贤三昧集》等。 《带经堂诗话》三十卷。 “神韵”是王士祯所提出的最为核心的诗歌美学范畴,是其诗论的核心思想。 神韵,指的是一种诗歌理想境界,其基本审美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而又没有人工造作的痕迹。;“神韵”说的内涵,首在于充分发挥诗歌意境创造中“虚”的作用,也即是所谓“境生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虚实结合,是构成诗境的关键所在。 “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重” 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是诗人“兴会神到”时创造出来的,而非苦吟力索的结果。 “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缘刻木舟求之,失其指矣。”(《池北偶谈》);严羽的“以禅论诗”,为王渔洋所大力发挥,他在其诗论中多次提出诗之神韵境界可以悟禅。 他高度评价严羽:“沧浪诗话借禅喻诗,归于妙悟。如谓盛唐诸家诗,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乃不易之论。” 具体的诗歌批评实践中,王渔洋也时以禅悟论之:“唐人五言绝句往往人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香祖笔记》);王士祯的诗歌创作历程,几经变化,其始宗唐???,后来又尚宋调,晚年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再次推尊“唐贤三昧”。他的诗作风格清远萧淡,别有韵致,尤以七言绝句为擅场,体现其“神韵”主张。成为“神韵派”的代表作家。 《秦淮杂诗》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真州绝句》:“江干多是钓人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