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之二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研讨.ppt

第五单元复习之二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复习之二 三民主义 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关于三民主义需要了解的问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两大思潮 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2.了解两大报纸:《民报》与《新民丛报》 3.同盟会十六字方针对应的三民主义 4.了解记忆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区别 5.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辛亥革命 新三民主 义思想指导下的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 6.理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翻领封闭式;;;三者的不同之处: 1、所属阶层:维新派和立宪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 革命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 2、政治理想:维新派和立宪派主张借鉴日俄的经验,保 留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主张借鉴法美 的经验,要求推翻清政府,实现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3、政治活动的方式:维新派和立宪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 式,来实现政治目的,而革命派则坚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通过武装起义来达到目的。 4、土地政策: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土地制度的变革,主 张继续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而革命派则要求平均地权, 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 ;三、这几个派别的联系 1、维新派和立宪派: ①在历史渊源上二者是相通的,立宪派是维新派的延续和 发展,大部分立宪派人士是由维新派演变而来的。 ②他们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都主张继续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许改变政权的组织形 式,通过改良的方式,取消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2、立宪派和革命派:①立宪派的活动客观上配合了革命派。 如:20世纪初立宪派掀起的收回利权的运动,特别是四川 的保路运动打击了清王朝,客观上支持并配合了革命派的 活动,在事实上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并为武昌起义的 成功创造了条件。 ②在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立宪派内部发生分 化,一部分立宪党人看清了清王朝的真实面目,放弃了立 宪主张,倾向革命,走上了与清政府直接对抗的道路。;4.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⑴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 ⑵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 ⑶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⑷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之自命正 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 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 提供依据的是 A.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承认西方文明有超过 中国的地方,日记被奉旨毁版 B.为“徐图自强”而创办的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 时,“正途投考者寥寥” C.据《东西学书录》统计,到1899年,江南制造 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 D.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因奔父丧,乘坐了外国的小 轮船,几乎被顽固派开除省籍;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 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 志太孤”的措施有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 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 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 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 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 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 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 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 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 “一化”是指 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 政治民主化 D. 国防现代化 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籍学生计163人,其中38人专攻英 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O人攻德语,33人攻算 学,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9人攻万国公法(即国际 法),12人攻化学,8人攻生理学。 该“馆”最有可能是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国子监;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 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