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统复习(共119张)课件2讲解.ppt

1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统复习(共119张)课件2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系统复习; 诗歌复习明确三大问题: 一是考什么, 二是怎么考, 三是怎么复习。 考什么? 最新的《考试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怎么考?;古代诗歌鉴赏策略;一、读得懂: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标准有三: 1、写了什么? 是景物、人物还是事件 2、表达了什么? 寓意是什么、用意何在、目的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价值观、人生态度)、表达出什么样的心境。 3、怎么写的?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二、怎样才能读得懂呢? 要读得懂一首诗,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诗歌知识储备,熟悉诗词体裁。 其次是要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读得懂一首诗,还必须掌握三个方法技巧: 第一、是要抓得准(题目、关键词、注释、作者等)。 第二、是要先整体把握,再深入诗句,并突破重点诗句:; 绝句重点看尾句,律诗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抒情。 第三、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弄清景和情的内在联系 一般的形象(或者景物)可能有三种暗示: 一是时令(春夏秋冬) 二是色彩(或阴暗或明朗) 三是氛围(或寂静凄清或清新自然) 三、答得好(规范,精当); 一是抓标题,抓标题中的关键字: 题目一般暗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主旨等。所以从标题中就可以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王昌龄的《闺 怨》诗中,标题中哪个字是关键?和诗中哪个字相照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抓关键词句,即诗眼 何谓“诗眼”?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及艺术水准的关键词句,诗眼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悟,作者的情感。因此,找准了诗眼,也就基本上能断定该诗的思想感情。 ;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标题中的“秋思”和诗句中的“家书”,即可得知该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鹧鸪天·西都⑴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⑵,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⑤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释]①西都:指洛阳。宋时称洛阳为西京。②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处。山水郎:词中指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此首词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从词中“几曾着眼看侯王”,即可迅速把握该词的主题:蔑视权贵。 ;;;;抓注释 注释往往是非注不可的,其作用是解释难点词或暗示此句为解读全诗的重点。如: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1、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2、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 ⑴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 ⑵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一)边塞诗 写边塞征战,特点多豪迈奔放,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控诉战争造成的痛苦,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如杜甫《兵车行》。 C、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二)闺怨诗: 要么是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要么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前者往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