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pdfVIP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 版)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网 作者: 单位: 入站时间:2009-08-29 11:10:00 过去的 100年,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 20世 纪初的 1/10发展到 21 世纪初的 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 年中国卫生 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 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 1990 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 1/3 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 2020 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再增加 50%。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 为我国 21 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脑卒中、腹主动脉瘤 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2,3,4],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 风险,有报道男性约 60%、女性约 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Murabito et al Circ 1993 88: 2548】,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 [2006stroke]。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 物研究证实[5,6,7],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 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ACC/AHA 1997 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 2002 年作了更新,此后 相继发布了大量的一级预防循证证据,2006 年 ACC/ASA 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 年 WHO 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和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 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 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联合心血管专家、神经科专家、外周血管病专家、肾内科 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 学证据来制定一项完全本土化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但近半个世纪不同国家和种族所作的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适用于全球各国,因此本共识借鉴国外相 关一级预防指南,同时应用我国已有的一级预防证据,使之更具有本土化特点。 一、加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心血管死亡和事件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据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大约 50%归因于高血压,31%归因于高 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大约 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此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2004 年全球 52 个国家参与的 Interheart 研究结果公布,再次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 90%可以由目前 已知的 9 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 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8】。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充分证明了心血 管疾病的治疗中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性。美国从 20 世纪初开始心血管死亡逐年增加,但 从 1950 年代把心血管病预防、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纳入国家卫生工作重点后,近 40年来美国心血管疾 病死亡率下降了 25%。2007 年美国卫生统计报告分析了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发现 44%-76%归功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只有 23%-47%与治疗相关。其中强调控制血压达标、控制胆 固醇达标以及吸烟率下降功不可没,贡献值分别为降低胆固醇 24%、降低血压 20%、减少吸烟 12%。 增加体育锻炼 5% 。同样,英国通过改善医疗保健措施,近 20 年间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在所减少 死亡人数中,大约三分之二可归因于整个人群吸烟、胆固醇和血压的下降。综合分析显示,英美两国 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关键因素是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战线迁移,加强了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9]。 在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下降的同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却急剧增加。 2006 年心血管疾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 200万人,现患脑卒中 700万人; 每年新发心肌梗死 50 万人,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