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灾的指挥决策课件.ppt

煤矿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灾的指挥决策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二)遇险人员生存条件判断 发生突水后常常有人被困在井下,指挥者应本着“积极抢救”的原则,争时间、抢速度,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早日脱险。作为指挥者,在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正确判断遇险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科学地分析该地点是否具有人员生存的条件,然后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当躲避地点比外部水位高时,大家都坚信该处有空气存在,遇险人员可能有生存,对于这些地点的人员,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如打钻或掘进一段巷道等)向他们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当积水不能排除,且不具备打钻的条件时,为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可考虑进行潜水救护。即,由潜水救护队员潜水进入灾区,将携带的氧气瓶、饮料、食物、药品等送给遇险人员,以维持起码的生存条件。 九、矿井水灾事故抢险救灾决策要点 * 当避难地点比外部最高水位的标高低时,有2种情况: (1)突水时洪水能直接涌入位于突水点下部的巷道(如平巷,下山等),并把它们淹没,一般情况下,这些地点不会有空气存在,也就不具备人员生存条件,误入这些地点避灾的人员,将无生还可能。 (2)当突水点下部巷道全断面被水淹没后,与该巷相通的独头上山等上部独头巷道,如不漏气,即使低于外部最高洪水位时,也不会全部被水淹没。在这些地点躲避的人员具备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避灾方法正确(心情平静、适量喝水、躺卧待救等),是能生还的。 突水事故发生后,有些地点具有人员生存条件的,即使躲避较长时间也不至于生存无望。对于那些低于外部水位的避难地点,则严禁打钻,防止独头空气外泄、水位上升、淹没遇险人员。最好的办法是迅速排水。 九、矿井水灾事故抢险救灾决策要点 * 2.必须分析判断的内容 通风系统破坏程度。可据灾区通风情况和风机房水柱计读值hs变化情况作出判断。hs比正常通风时数值增大,说明灾区内巷道冒顶,通风系统被堵塞。hs比正常通风时数值减少,说明灾区风流短路。也可能是爆炸后引起明火火灾,高温烟气在上行风流中产生火风压,使主要通风机风压降低。 是否会产生连续爆炸?若爆炸后产生冒项,风道被堵塞,风量减少,继续有瓦斯涌出,并存在高温热源,则能产生连续爆炸。 能否诱发火灾? 可能的影响范围。 六、爆炸事故抢险救灾决策要点 * 3.必须作出决定并下达的命令 切断灾区电源; 撤出灾区和可能影响区的人员; 向矿务局汇报并召请救护队; 成立抢救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 保证主要通风机和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转; 保证升降人员的井筒正常提升; 清点井下人员、控制入井人员; 矿山救护队到矿后,按照救灾方案布署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侦察灾情、扑灭火灾、恢复通风系统、防止再次爆炸。 命令有关单位准备救灾物资,医院准备抢救伤员。 六、爆炸事故抢险救灾决策要点 * 4.处理事故的具体措施 派救护队沿最短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进行侦察、抢救。 迅速恢复灾区通风。首先恢复主要的和最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反风。 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发生连续爆炸时,为了救人或封闭灾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利用两次爆炸的间隔时间进行。慎重! 最先到达的救护小队,担负救人和灾区的侦察任务。 第2个到达事故矿井的救护小队应配合第1小队完成抢救人员和侦察灾区的任务,或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担负待机任务。 六、爆炸事故抢险救灾决策要点 * 处理爆炸事故一条最重要的行动原则 《煤矿安全规程》第五百三十条第六款指出:救护小队进入灾区处理爆炸事故,“确知人员已经牺牲时,必须先恢复灾区通风,再进行处理。” 1991.4.2 山西洪洞县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省组织9支救护大队计21个小队、225名指战员参加了抢险战斗。在部署救护队搬运107掘进工作面的遇难矿工时,救护队侦察发现该巷有15名遇难人员,测得CO浓度为3.5%、CH4浓度为0.4%。因爆炸使机电设备损坏,不能立即恢复局部通风机通风。在确知该巷无火源、人员已经牺牲的情况下,指挥部命令救护队佩用氧气呼吸器冒险进入搬运遇难人员。24日,吕梁地区矿山救护队在107掘进巷搬运遇难人员时,1名队员在背第5具尸体时不慎摔倒,导致口具脱落CO严重中毒牺牲。 * 处理爆炸事故一条最重要的行动原则 ●1981.12.24 平顶山五矿瓦斯爆炸后引起煤尘爆炸。大家一致认为:灾区距离长达450m,CO浓度为1.5~2%,CH4浓度在10%左右,灾区巷道支架被摧垮,搬运工作很不安全。但有利条件是温度正常,无烟雾,伪顶冒落后直接顶形成拱形,对救护工作威胁不大。指挥部由于救人心切,命令救护队进入灾区搬运遇难者。在抬运第6名遇难者行至距离新鲜风流150m处,负责背2h氧气呼吸器的副小队长,看到自己佩用的4h氧气呼吸器的压力只剩下7MPa,便作手势向小队长报告,要求先出去。经队长同意,副小队长单独离开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