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油气运移解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气主要储存于孔渗性较好的储层中 细粒生油层内的有机质多,可转化为油气 绝大部分储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很少 第四章 油气运移 石油或天然气在地壳内的任何流动, 包括初次运移、二次运移。 油气运移 油气运移 必不可少 储集层 甲烷气、低熟油 烃(油、气) 生油层 干酪根 初次运移 沉积物 沉积有机质 1、初次运移? 油气从生油层向 储集层中的运移 排烃过程 85 储集层 油气藏 油气苗 次生油气藏 二次运移 二次运移 甲烷气、低熟油 烃(油气) 地表 二次运移 生油层 干酪根 初次运移 沉积物 沉积有机质 油气进入运载层(储层、 断层与不整合面)后发生 的一切运移。 2、二次运移? 85 ? 对整个油气运移来说,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是一个 几乎同时存在的连续过程。 ? 油气运移是联系油气生成和油气聚集成藏的纽带。 二、油气运移过程 85 第一节 初次运移 一、油气运移的物理状态 油气初次运移存在水溶相与游离相之争, 能否以水溶相运移,除在水中的溶解度之外, 还要看油气生成时烃源岩有无相应的水量。 85 油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100℃、24.6MPa下,天然气 的溶解度可达3m3/m3 在石油大量生成的60~150℃范围内,在水中 的溶解度仅几十~100 mg/L左右。 m g /L 85 生油层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沉积水和粘土矿物脱水 油气初次运移时相应的水量: 生成油气的沉积物质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 导致孔隙缩小,流体不断被排出的作用。 86 ? ? ? ? ? )( )( 主要游离相 油溶相 少量水溶相 天然气 ? ? ? 水溶相(极少) 游离相为主 石油 一、油气运移的物理状态 游离相占主导地位,水溶相居次要地位。 86 1、压实作用 2、流体热增压作用 3、粘土矿物脱水作用 4、有机质的生烃作用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 86 1、压实作用 生成油气的沉积物质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 导致孔隙缩小,流体不断被排出的作用。 ?上覆岩层压力:由上覆岩层重量所引起压力。“S” ?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 “Pf” ?流体静水压力:由静水柱造成的压力。 Ph =ρwhg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S = s + Pf ?岩石骨架应力:作用于岩石颗粒上的压力。 “s” S Pf s 85 ?正常压实: ——在压实过程中,岩石孔隙体积随上覆沉积负荷(S)的 增加而相应减小,沉积物密度增大,流体相应排出,此时 孔隙流体基本保持静水压力的现象,即地层压力≈静水压力 ——在成岩早期,泥质岩孔隙度、渗透率都较大, 以此种压实状态为主。 S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Pf = Ph S 86 碎屑岩沉积盆地: 微观上,压实流体由泥岩向砂岩运移;宏观上,压实 流体总是由深部向浅部,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 ?正常压实: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87 ?欠压实: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泥质岩类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压实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 排出,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岩层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孔 隙流体承担了部分上覆地层压力,出现孔隙流体压力高于其 相应的静水压力的现象。 Pf Ph S 封闭 地质环境 Pf = Ph 开放 地质环境 S 87 ?欠压实: 随埋深和上覆重力负荷增大,上部和下部流体先排出, 孔隙度先降低、孔径变细;中间部分滞留,孔隙度偏大, 上覆岩层压力一部分由孔隙流体承担,PfPh-异常高压。 厚层泥质岩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87 当欠压实作用导致孔隙流体压力持续增大,并 超过泥岩的承受强度,泥岩将产生微裂缝,超压流 体通过泥岩微裂缝涌出;随着流体排出,超压被释 放,微裂缝闭合,泥岩回到正常压实状态。 欠压实流体总体运移特征: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87 ? ? ? ? ? ? ? ? 盆地边缘盆地中心 浅深 低地温区高地温区 H?,T?,泥岩中的 流体体积膨胀,P?,促 使烃类初次运移。 2、流体热增压作用 —温度对流体运移的影响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89 3、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 、压力水自由水伊利石 失去层间水 热力 蒙脱石 V 浅层:蒙脱石多; 深部:伊利石占优势(>3000m,几乎无蒙脱石) 二、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88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中,伴随有CH4等烃类产生 ? ? ? ? ? 起运移出生油层促使烃类增溶,与水一提供载体: 产生微裂缝;高压提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