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柔然汗国的兴亡——兼论丁零铁勒系族群的西迁与崛起
柔然汗國的興亡——兼論丁零、鐵勒系族群的西遷與崛起 2008年12月15日 20:25:16 稿源︰ 新疆社科院歷史研究所 作者︰ 薛宗正 【原文出處】《西域研究》(烏魯木齊)1995年03期第37-46頁
柔然汗國乃繼匈奴西遷、鮮卑南遷之後,代之而興,雄霸大漠南北、流沙東西的強大游牧奴隸制國家。共歷十九君,存在了152年(402-554年)。這一汗國自始至終重視西域經營,為此大量西徙原居漠北的高車丁零、鐵勒部落。然而正是這些部落的相繼叛亂導致柔然統治的動搖和崩潰。在宏觀上考察,柔然汗國的西域經營和統治實乃丁零、鐵勒系族群定居和主宰西域的歷史序曲。
一、社侖稱汗與柔然西域領土開拓的歷史發端
柔然乃以操鮮卑語的塞外雜虜為核心形成的古代游牧部族。柔然,南朝作芮芮,北朝則作蠕蠕、茹茹,這里存在著自稱與他稱的區別。《魏書》卷103,《北史》卷98皆明確記載,“自號柔然”,足證柔然為其自稱。關于它的涵義,白鳥庫吉以蒙古語tsetsen解釋,意為賢明ヾ;藤田豐八以juun解釋,意為法則、禮儀ゝ;似皆未得正鵠。內田吟風引P.Borberg(Calif Berkley)說,把它解釋為一種牧草,亦即拉丁學名之Artemisia-dracaniulusゞ。這一解釋與南西伯利亞諸部率多以河流、領地草木等名稱作為部名、族名的習慣相符,大約柔然初興地盛產這種牧草,遂以為名。芮芮,依《通鑒》卷125胡注︰“芮芮,即蠕蠕,南人語轉耳。”按“芮”,而銳切,霽韻,中古讀音作,近似于柔然的音讀,應即南音之轉。至于“蠕蠕”則乃鮮卑“以其無知,狀類于蟲,故改其號為蠕蠕”々,具有鮮明的貶義。此外尚有茹茹之名,不過以非貶義漢字改寫的蠕蠕漢音而已,使用此名者多為已成為北魏臣民的柔然人;不可遽據雲崗石窟有此名號題銘即斷為本族的自稱ぁ。柔然的核心乃郁久閭氏,其先祖曾為鮮卑所掠奴,取名木骨閭,意為髡首人,亦即奴隸,聚合諸逃奴,自成部落。因此,《南齊書》卷39記雲︰“芮芮虜,塞外雜胡也”。“雜胡”,或曰“雜虜”,所指為血統正源不明的混血族群,以郁久閭氏為核心的柔然正是這種塞外雜虜之一。あ至于此外還有其它一些記載,如“芮芮國,蓋匈奴別種”ぃ;“蠕蠕,東胡之苗裔也”い等等,不過揭示柔然先世曾先後役屬于匈奴、鮮卑。這一歷史經歷雖然同血統淵源不存在任何聯系,卻導致這一族體語言的鮮卑化。這就是為什麼阿那曾認親于 魏,“臣先世源出于大魏”ぅ,而魏主亦予默認的緣故,但這絕不意味著柔然與鮮卑同族。
柔然汗國初創于北魏天興五年(402)社侖自建號為丘豆伐可汗。柔然初本“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う,是歲受北魏大軍追逐,乃率眾“遠遁漠北,侵高車,深入其地,遂並諸部, 凶勢蓋振,北徙羽洛水”。(11)高車乃高車丁零的簡稱,游牧于羽洛水,即唐之獨洛水,今之土拉河一帶。丁零之名早在兩漢之世業已出現,但一直分部而居,力分勢弱,柔然初徙漠北曾投附其中最強大的斛律部(uluk,意為偉大,即後世之胡祿屋部),然不久就叛而破之,遂兼並高車諸部,進而挺進西北,又大破匈奴余種拔也稽部于根河上。根河應即《通典》卷199所記之康干河,即鄂爾渾河,“其地豐草盛,人皆殷富”(12)。柔然既然佔領了自土拉河至鄂爾渾河一帶的豐美草原,遂稱雄漠北。
柔然汗國建立以後,立即沿著匈奴鑿 通的草原絲路西向發展,逾阿爾泰山,拓境天山北麓,抵于瑪納斯河水域。對此,《魏書》卷103于社侖入主漠北後接敘︰
號為強盛……其西則焉耆之地;東則朝鮮之地;北則渡流沙,窮瀚海;南則臨大磧;其常所會庭,則敦煌、張掖之北;小國皆苦其寇抄,羈縻附之。于是自號丘豆伐可汗。丘豆伐,猶魏言駕馭開張也。
《通鑒》系此事于晉安帝天興元年,即402年。可見此年丘豆伐可汗社侖不但已君臨漠北,而且開始拓土西域。它還表明︰(1)柔然牙庭不象匈奴或後世的突厥、回紇那樣,建牙于漠北心髒地區,而是置于方位偏向的敦煌、張掖之北。此即柔然建國伊始,就高度重視西向拓宇的指征。(2)校以杜佑《通典》,柔然汗國的西 部邊界不是“西則焉耆之地”,而是西則“焉耆之北”,應指今天山北麓瑪納斯河水域,柔然勢力到達焉耆之北的瑪納斯河水域,說明開鑿草原絲路的努力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問題在于,柔然以敗亡之眾,君臨漠北已非易事,居然西征也一路破竹,直至焉耆北,未必單憑自身實力,而必役使了大量漠北屬部從征。漠北本為阿爾泰諸族東支、中支與西支部落雜居的地區,其中東支如原鮮卑屬部的丘敦氏、樹洛干氏;中支如匈奴余種的拔也稽部、烏洛蘭部等,語言都與柔然所操鮮卑語相近,一直倚為維持漠北統治的支柱。所遣西征者皆為語言相差較大,操西支阿爾泰語的高車丁零、鐵勒諸部,旨在一箭雙雕,既加速西征進程,又減少了漠北腹心地區的敵對勢力。《魏書》卷103《高車傳》中既有六氏,又有十二姓之別,其區別安在?據我判斷,即與此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