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56
1.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泵站工程
泵站交叉口的西南角,总占地面积2070m2,设计为有人值守独立泵站,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最终排入河。雨水泵站主要单体有:雨水泵房、配电间及值班室、进水池。
泵站设计流量0.68m3/s,总装机功率232kw,最大运行功率45.0kw。设计潜水排污泵4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820m3/h,集水池最低水位-3.52m,最高水位-1.82m,平均水位-2.67m;水泵启动液位:第一台水泵启动水位为-2.62m,第二台水泵启动水位为-2.22m,第三台水泵启动水位为-1.82m,当集水池内水位-1.50m时,开启第四台备用泵并报警。
泵房及进水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排水法下沉。泵房上部单层建筑设下行两阶楼梯与泵房连通,采用轻钢平面顶棚;工作站建筑采用人字顶设计。二者均采用工字钢框架结构。配电间距泵房较近,配电间采用桩基础,待泵房施工完成满足设计要求,才可施工桩基础。
1.1泵房沉井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1沉井规模与构造
本工程沉井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构筑物,外壁长15.2米,宽10.1米,壁厚1.0米。沉井总高度为14.85米,其顶面标高为12.1m,刃脚底标高为-2.75m。沉井底部的构造要求为:200mm厚碎石垫层+200mm厚C15素混凝土封底+600mm厚底板混凝土。沉井横向自带一榀框架,纵向自带一道底梁。
雨水泵站采用矩形筋砼泵池,泵池分井壁、封底、底板、顶板和隔墙,池上部外壁长18.1米,宽10.1米。刃脚高2.9m,刃脚井壁厚120cm,刃脚往上11.95m井壁厚100cm;顶板厚20cm,钢筋砼底板厚60cm。沉井和其余部分均为C30,抗渗等级为P6。
1.1.2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对拟建场地的土层特征、地下水位及施工条件的综合分析,设计要求本工程的沉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方法,井外井点降水,泥浆套助沉。
该方法可以在干燥的条件施工,挖土方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层中的障碍物便于发现和清除,井室下沉时一旦发生倾斜也容易纠正,而且封底的质量也可得到保证。泥浆套助沉在沉井外围形成一定厚度的泥浆层,起润滑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沉井下沉中的摩擦阻力,减少井壁圬工数量,加速沉井沉,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本工程沉井总高14.85m(包括顶板0.20m),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在下沉时容易发生倾斜,采用一次下沉到位,结构重心高,倾斜风险较大,因此采用分节制作,空气幕助沉方法。沉井初沉标高为8m,地面原始标高为11.9m,沉至-2.75m,第一节制作高度拟设为4.75m,第二节制作6.5m,一次下沉10.75m至设计标高,底板浇筑完成后第三次制作上部3.6m。
钢筋加工、安装
模板制作、安装
砼浇筑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沉井基坑开挖
砂垫层及砼垫层施工
刃脚砖胎膜砌筑
第一节制作
第二节制作
挖土下沉至设计深度
沉井封底、垫层及底板施工工
第三节制作
井点降水
土体压密注浆加固
拆模、养护
拆模、养护
拆模、养护
沉井工程质量检测
沉降稳定观测
1.1.3沉井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施工方法,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1.1.4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1.4.1工程测量
⑴测量工作安排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满足设计图纸与施工质量的要求,现场测量工作将按以下部署进行:
①测量工作应抓紧在施工准备阶段开始,根据交底坐标控制点,引测工程轴线和高程控制点,为全面开展施工创造条件。
②根据本工程沉井的施工特点,在场内建立平面主轴线控制网和水准复核点,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③施工前期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业测量师负责、施工员或技术员配合完成。施工期间,现场施工员或技术员负责操平放线工作,专业测量师负责定期复核。
④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沉井的沉降观测工作。
⑤根据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做好测量技术资料的保存与归档工作。
⑵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
①沉井位置与标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水准基点,通过经纬仪和水准仪的经常测量和复核,达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标高的目的。
②沉井垂直度的控制:在井筒内按4或8等分作出垂直轴线的标记,各吊线坠逐个对准其下部的标板以控制垂直度,并定期采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应随时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当线坠离标板墨线达50mm时,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③沉井下沉控制:在井筒外壁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线弹出标尺,每20mm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
④沉井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措施: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