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一.doc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讲稿)  = 1 \* GB3 ①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疏通大意,解释句中各个“其”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其A( )鲜乎!君其B( )有意,叨其C( )一而啖之,得饱其D( )口福。”狼曰:“其E( )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F( )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G( )无闻邪,其H( )畏主人邪?及其I( )嬉逐,愿为一雪其J( )。君其K( )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L( )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答:这12个“其”的意义分别是:A大概;B如果;C其中的;D自己的;E将;F它的;GH是,还是;I它;J那;K一定;L难道。 【用法归类】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一)  = 1 \* GB3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秦王恐其破璧。  = 2 \* GB3 ②而???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 3 \* GB3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 4 \* GB3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总结:用作代词。 = 1 \* GB3 ①第三人称,可代人事物,可译为“他”(“他的”)“它”(“它的”)(包括复数)。  = 2 \* GB3 ②第一人称,一般代人,译为“我的”“我”(自己)。  = 3 \* GB3 ③指示代词,“那”,“那些”“那个”“那里”。  = 4 \* GB3 ④指示代词,“其中的”。 (二)  = 1 \* GB3 ①其皆出于此乎  = 2 \* GB3 ②其孰能讥之乎  = 3 \* GB3 ③吾其还也  = 4 \* GB3 ④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总结:用作副词。  = 1 \* GB3 ①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 2 \* GB3 ②反问语气,“难道”。 = 3 \* GB3 ③婉商语气,“还是”。 = 4 \* GB3 ④期望的语气。“可要”“一定”。 (三)  = 1 \* GB3 ①其业有不精,得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  = 2 \* GB3 ②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 总结:用作连词。 = 1 \* GB3 ①表假设,“如果”。 = 2 \* GB3 ②表选择,“是……还是……”。 (四)  = 1 \* GB3 ①霰雪纷其无垠兮 总结:用作助词。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 2 \* GB3 ②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疏通大意,解释句中各个“之”的意义。 近塞上之A( )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B(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C(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福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D(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E( )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F( )故,父子相保。故福之G( )为祸,祸之H( )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答案:AEF结构助词“的”;BCD代词作宾语,“他”;GH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法归类】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A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輮使之然也”(《劝学》 C均之二策 D民俱有三年之食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何后之有 G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H顷之,烟炎张天 总结: 一、作动词。 译为“到、去”。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作代词。 (一)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在句中一般作宾语或兼语。 = 1 \* GB3 ①.用作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例如:“輮使之然也”(《劝学》,它,代“木”,作兼语) = 2 \* GB3 ②.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样”等,例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  = 1 \* GB3 ① 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如“民俱有三年之食”(《勾践灭吴》)。②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③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何后之有”(《勾践灭吴》)。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 (二)音节助词。只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