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裸重唇鱼分类地位的分子生物学依据.doc

渭河裸重唇鱼分类地位的分子生物学依据.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 感谢您和各位老师对本篇文章的指导,对审查意见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 : 请将前言部分重写,注意语言要简练、逻辑要清楚,把该属的分类学研究过程和问题讲清楚,但又不能啰嗦,还请作者下功夫修改。另外不用再对线粒体序列分析的研究做介绍,该内容已为大家所熟知。材料方法中加物种采集的分布图,对于理解本文有重要帮助结果部分如能加上两个相近种的标本照,会对读者理解本文有帮助。裸重唇鱼与厚唇裸重唇鱼标本对照图讨论部分,特别是对动物地理方面的讨论写得很好,如能补充一张该属鱼类的主要分布区图,则最好。从作者列出的检索表来看,渭河裸重唇鱼其实在形态上已和厚唇裸重唇鱼有明显区别,遗传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地理分布上实有区别,为何不进一步结合形态将其提升为种呢?请斟酌。英文摘要找人帮忙修改。 还要了解一下动物命名法,注意种和亚种、如何正确表示等问题。前言部分分类过程交待不太清楚,一些文字表达错误明显。 补充一物种分布和采样点图。 作者在前审专家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了修改,但遗憾的是还远未到位。其中一专家提到“了解一下动物命名法,注意种和亚种、如何正确表示等问题”,不能说“加深了对动物命名法的认识”就完了评审专家不是要让作者学习,而是要将过去文章中出现的各种有关问题改正掉。另外退修意见没有写好,新补充的采样点图、标本图等又都出现了新的问题。前言部分也没有很好的简单且逻辑清楚的把过去的分类过程交代明白。建议作者多阅读一下其他优秀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文章,学习修改,不能依赖审稿人的修改。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weiheensis)分类地位的探讨 (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30) 摘要:经测序获得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weiheensis)和厚唇裸重唇鱼G.pachycheilus pachycheilus)共37尾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以同属的新疆裸重唇鱼(Gdybowskii)和全裸裸重唇鱼(G integrigymnatus)作为整体分析遗传距离,并利用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us)、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 extremus)、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作为外类群,构建了裂腹鱼亚科部分种分子系统发育树,以探讨裸重唇鱼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裸重唇鱼与同属其它种鱼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8.30%、11.11%和18.95%,均远大于裸重唇鱼(0.14%)和厚唇裸重唇鱼(0.24%)种内单倍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与其它属种间序列差异相比较,裸重唇鱼与同属其它种间均已达到了种级分化水平;以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裸重唇鱼构成一个小的单系群,并且自引导值较高(99%和100%),揭示与其它种已有明显分化;裸重唇鱼与同属其它几种,没有重叠;形态差异稳定。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均验证了裸重唇鱼与同属其它种鱼差异显著,本文将裸重唇鱼提升为种,即渭河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weiheensis ang et Song。关键词:裸重唇鱼;厚唇裸重唇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weiheensis Wang et Song ZHANG Yan-ping, DU Yan-yan, HU Yong-biao, LOU Zhong-yu, WANG Tai* (Gansu Key Laboratory of Cold Water Fishes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s Breeding/Gansu Fishers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730030) Abstract: 37 complete mitochondrial Cyt b sequences of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weiheensis and G.pachycheilus pachycheilus were sequenced, to investigate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G. pachycheilus weiheensis, and constructe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Diptychus maculates, Ptychobarbus dipo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