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对流传热题材.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对流传热 Chapter 9 Heat Convection;9.1 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及传热方程 Basic Concept for Convection;我们在绪言中已讲到流体与流体器壁之间的对流换热与许多因素有关,除了与固体和流体的自身的导热能力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与固体器壁前沿流体的流动强度(速度大小)和流动方式(流动方向、涡流密度,尤其是层流还是紊流)密切相关。而决定或者说影响固体器壁面前沿流体流动强度和流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起流体流动的原因或驱动力。 因此,工程上根据引起流体流动的原因或流动驱动力不同,通常将流动流体与固体器壁之间的对流换热分为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 。 ; ; 无论是强制对流换热,还是自然对流换热,流动流体与固体壁之 间的对流换热强度,均由牛顿换热来计算,即: q = h (T∞ - Ts) (9-2) 式中: q—对流换热热流密度(通量:W/㎡) h—对流换热系数(W/㎡·℃) T∞,Ts—流体和固体表面温度(℃) ; 换热系数h 的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2、流体的物性量 λ↑,热阻 δ / λ 小↓,h↑ h水= 20h空气 ρc↑载热能力强,热交换强,h↑ η↑滞止作用大,δc厚 ,减弱对流,h↓ 需要综合考虑:如水,粘性大,但ρc、λ也大。因此比空气(粘性小)的换热系数大的多。;3、壁面几何尺寸、形状、位置: 垂直放置h↑,水平放置h↓(顺流动方向放置) ;二、热边界层概念 Thermal Boundary Layer;10; ;12;13; ; 三、对流换热系数h的数学计算式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因此,尽管(9-2)式的数学形式简单,但把复杂的影响因素都归结到对流换热系数 h 中,即: h = f( ,流动状态, λs, λ,η,ρ,cp,界面条件等) 通常影响 h 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但另一方面,要想应用(9-2)式准确计算 q ,又需要知道某具体对流传热条件下的 h 的精确值。 ; ; ; ;9.2 、热量传输方程 -傅立叶-克希荷夫导热微分方程;( ρVxH )x; ; ; ; ; ; ; ; ; ; ;9.3 沿平板强制层流的对流换热 Heat Transfer with Laminar Forced Convection over a Flat Plate; ;一、平板边界层流流动对流传热的定解描述方程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Heat Transfer with Laminar Forced Convection over a Flat Plate; ; ; 边界条件:; ; ;二、精确解的结果及努塞尔数Nu Exact Solution and Nusselt Number;41; ; ; ; ;46;9.4 垂直平板层流自然对流换热 Heat Transfer with Natural Convection; ;49;50; ;二、自然对流换热温度、速度分布的定解方程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Heat Transfer with Natural Convection; ; ; 边界条件: ;三、自然对流层流边界层定解微分方程组 的数值解 ;57;58; ; ; ;62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