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中药的采收.ppt
皮类生药;皮类生药;皮类生药;皮类生药;皮类生药;双子叶植物;花类生药
性状;花类生药;花类生药;果实类生药;果实类生药;种子类生药;种子类生药;菌类生药;动物类生药;矿物类生药;四、理化鉴定(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理化鉴定的分类; 物理常数的测定;常规检查;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微量升华;显微化学反应;荧光分析;薄层色谱法;;; ;10药根碱*
11巴马汀
12小檗碱
13表小檗碱* 14黄连碱;黄柏;;;对照品;光 谱 法;; 白头翁;新技术、新方法简介;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一、采收
1、适时采收
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考虑
药用部位的产量(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
适时采收期的确定:
槐米—花蕾—— 芦丁28% 开花芦丁下降
甘草—甘草甜素—— 生长初期6.5%,开花前10.0%,
开花盛期4.5%,生长初期3.5%;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2、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①根及根茎类;秋、冬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
②茎木类:秋、冬
③皮类:春末夏初,‘“环剥技术”(形成层细胞分裂快,木部与皮部易分离)
④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桑叶初霜,冬桑叶)
⑤花类:含苞待放——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花初开-红花、洋金花
花盛开-菊花、番红花;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2、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⑥果实及种子类:自然成熟或近成熟(青皮、枳壳未成熟)
⑦全草类:茎叶茂盛,开花时
⑧藻菌地衣类: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情况不一
⑨动物类:种类、药用部位不同,情况不一
⑩矿物类:大多结合开矿采掘;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二、加工
1、目的
净制、干燥、美观
①保证药材质量
②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炮制)
③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④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其它副作用,如附子(炮制)
⑤利于药材商品化;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二、加工
2、常用的加工方法
①拣、洗、漂:
②切片:
③去壳:
④蒸、煮、烫:
⑤熏硫: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二、加工
2、常用的加工方法
⑥发汗:
在药材加工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变软、增强香味或减少刺激性,便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的加工方法。(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⑦干燥:晒干:一般药材 8%~11%
阴干:芳香药材
烘干:50-60℃为宜
远红外加热干燥:5.6-1000nm
微波干燥:1mm-1m(高频电磁波);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三、储藏
1、常见的变质现象
①虫蛀
害虫适宜温度 16-35℃,相对湿度70%,药材含水量13%以上
螨 25℃ 80% 5-10月间繁殖旺
②生霉
霉菌孢子 温度25℃左右 菌丝 分泌酵素 溶蚀药材 相对湿度85% 药材含水量15%以上
口服中药 霉菌总数测定
黄曲霉菌测定;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三、储藏
③变色
某成分氧化、聚合或分解、缩合后色泽加深或改变
④走油(泛油)
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的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防治方法:干燥、冷藏、避光保存
⑤自燃
富含油脂的药材 夏 焦化、燃烧(果实及种子类-柏子仁、苏子、海金沙)
药材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高 夏 碳化、自燃(野菊花、红花等)
⑥ 其它
如自然分解、自然挥发、风化失水等;中药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2、储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①仓库保管:分类储藏
控制温度、湿度
②霉变防治:库房相对湿度65-70%
药材含水量≤药材安全含水量
③虫蛀防治:
物理:对抗储存:动物药+花椒
调节温度:低温法:低于-4℃
高温法:48-52℃
气调养护:抽O2充N2
钴60 辐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