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史研究重镇.docx
中国科技史研究重镇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2013年09月29日 14:09 来源:《人文岭南》2013年9月27日第32期作者:倪根金浏览: 60 次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简介信息???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以下简称“农史室”)是我国科技史研究重镇,其源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起国立中山大学有关农业史的研究。??华南农史研究建置化???? 1926年,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的丁颖教授在广州郊区发现野生稻,引发了他对作物特别是稻作起源的系统研究,同时影响后学梁家勉、王兴瑞等开展相关研究。他们先后发表《中国作物原始》等文,为日后华南地区农史研究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944年5月,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访问战火中的中山大学农学院并关注梁家勉的农史研究,这给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华南农史研究以极大鼓励,负责中山大学农学院图书工作的梁家勉萌发了建立“中国农业文献专藏”的构想,并草拟了《简则》。??? 1955年,中央农业部举办座谈会,号召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为农业生产服务。在丁颖的支持下,梁家勉于华南农学院图书馆建立“中国农业文献遗产特藏室”。特藏室的成立标志着华南农史研究建置化的开始,促进了农业文献的收集、典藏和研究。资料建设由最初的3—5册古籍迅速增加到千册、万册;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影响的研究成果先后问世,如《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等,受到竺可桢、辛树帜等科学界、史学界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丁颖的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研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室发展的“黄金十年”???? 1978年4月,特藏室发展为研究室,易名为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两年后成为农业部部批研究室。中国农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梁家勉出任室主任,著名林学家徐燕千和著名农学家戚经文兼任副主任,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先后出任或兼任研究人员,如黄昌贤等,他们在中国农业科技史、农植物史、古农书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发表了《徐光启年谱》、《中国古代对固氮植物的认识与利用》等上百篇(部)学术论著,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被誉为农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6项大奖。这段时期是研究室发展的“黄金十年”。???人才培养方面,研究室1980年开始招收农史研究生,主持首个农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这个时期农史室创造了数个国内同行第一,即国内第一个招收农史研究生;创办“文革”后第一份农史学术刊物《农史研究》;首次举办国内第一个农史国际会议“《南方草木状》国际学术研讨会”。??? 1986年,周肇基教授接替荣退的梁家勉担任农史室主任,在广东高校人才流失的困境下,他广揽人才,率领农史队伍艰难前行,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中国植物生理学史》等论著,在农业科技史、地区农业史、林业史、农业考古等领域保持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更上台阶???? 1998年,笔者接替荣退的周肇基担任农史室主任。进入21世纪后,大环境的改善和室内同仁的不断努力使农史室更加活跃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科建设更上台阶,不仅在农史室基础上创立了国内农业大学唯一的历史系,而且建立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作物史博士点,同时组建了跨院系的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岭南生态史等研究中心。第二,研究领域拓展且成果不断,近年来,农史学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救荒本草校注》等20多部论著,发表了300余篇论文,不仅巩固了原有研究阵地,而且开辟了农业生态史、乡村社会史、水利社会史、农业科技交流史等新领域。第三,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举办了“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生物史与农史学术讨论会”等近10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第四,资料建设更加齐全,农史室特藏书库经过几十年建设,现拥有7万册藏书,以丰富的古农书典藏闻名国内外,是世界上古农书版本收藏最丰富的书库。??(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