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古代道教文化探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1卷 第 1期 2001年 2月 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ZHOU T EACHERS COLL EGE ( Social Science Edit ion ) Vol. 21 No. 1 Feb. 2001 收稿日期: 2000- 09- 10 武夷山古代道教文化探略 何敦铧 (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系, 福建 福州 350011) 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其历史渊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联。武夷山是福建道教主要 的活动地区,其丰富的历史宫观及历史人物对福建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武夷山; 道教;宫观; 方士;道士 中图分类号: B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8721( 2001) 01- 0073- 06 On Taoist Culture of Ancient Wuyi Mountain HE Dun hua ( H istory Depar tment of Fuzhou Teacher s College, Fuz hou Fuj ian, 350011) Abstract: The T aoist is an o riginal relig ion w hich only develops in China. It has close relation to Chinese cul ture. Wuyi mountain is a main area of Tao ist s actions in Fujian. Its temples and figur es have deeply affected Fu jian s cultur e. Key words: Wuy i mountain; Tao ist; T aoist temple; Necromancer; T aoist priest 绵亘于福建武夷山市南面的武夷山, 山奇 水秀, 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驰名中 外。方圆 60公里, 四周都是溪谷, 与别的山脉 没有连接, 其外围的小山, 像众多卫士一样, 环 绕守卫。盘绕山中的一条九曲的溪流, 全长 2. 7 公里, 发源于三保山, 经星村流贯武夷山脉, 折 九曲逆流, 汇于崇溪。三十六个峰峦依溪而列, 山挟水转, 水贯山行, 碧水绿山, 曲曲传奇。那 碧绿又弯曲的溪流, 陪衬着无数秀拔奇伟的红 色峰峦岩壑,相映成趣,奇幻百出地构成了一幅 碧水丹山!的美丽奇景。有 三三秀水清如玉, 六六奇峰翠插天!之誉,又有 武夷山水天下无, 层峦叠嶂皆画图!之赞。 风光媚人的武夷山蕴藏着深厚的道教文化 内容, 不管是从历史人物传统来看, 或是从宫观 分布来看, 均是闽省道教文化之首。武夷山列 为道教第十六小洞天, ?云笈七签#洞天福地? 载: 第十六武夷山洞, 周延一百二十里,名真升 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 真人刘少公治之。!?真 升化玄洞天记?云: 所传武夷君、皇太姥、王子 骞等十三仙人之说, 虽语涉荒远, 然今之登山 者,矫首于云际, 天半悬崖断壁, 人迹不到之处, 往往有仙函、仙蜕、仙机、药瓶、丹鼎、钓竿之类, 百千劫而不坏。然所谓为仙灵窟穴, 群真受馆, 岂妄也哉?!据古代文献记载, 武夷山历代的宫 观及历史人物是相当丰富的。 一 武夷山历代的道教宫观。 道教洞天福地是以山为依托的, 道士建造 的宫观则为其祀神、祈禳、修炼的活动场所。被 赋予神仙境地内容的武夷山, 历代建造的道教 宫观很多,传有 108观之说。著名的有止止庵、 冲佑观及桃源观等。 止止庵座落于武夷山大王峰南麓的一曲溪 畔,原是秦时皇太姥母子两人栖居的草庵。继 73 后,魏(遇)王子骞、张湛、鱼道超、鱼道远以及娄 师钟、薛邴、李磨镜、李淘真等在此修炼,接踵羽 化 登仙!。宋代李纲在庵边增设一亭。至宋嘉 定九年( 1216年) ,草庵倾圮,士人詹琰夫出资整 修,邀请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从 驻云堂!来 庵为住持, 命名为止止庵, 白玉蟾作?驻云堂?、 ?武夷山重建止止庵记?以叙述止止庵建造历史 及其含义。以后,程斯道有异术, 黄咸中遇仙皆 在此庵。距止止庵不远处为 武夷精舍!, 在那 里讲学的南宋大理学家朱熹, 师生都相携到止 止庵, 留下流连诗作。白玉蟾与朱熹成为挚友。 止止庵历经明代景泰庚午( 1450 年)、正德末年 (1521 年) , 均有修葺。至嘉靖十六年 ( 1537 年) ,道士李元阳任住持时,把止止庵改为 白真 人祠!, 以纪念白玉蟾。清顺治十六年 ( 1659 年) ,崇安县令韩士望出资重建,当时道士云集。 康熙乙酉年( 1669年) 南城道士邓行达坐化庵 中。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顾祝同将公署迁至武夷山附近,遂占据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