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专练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练 2016.3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区示意图,右图为A城市气温与降水直角坐标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相关材料,简析阴影区所示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请结合材料为阴影地区抵御此种自然灾害提出两条合理举措。(4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南方河流R河中游某段,该河段雨季水位常在40米左右。此时,该地河谷平原易发生涝渍灾害。 (1)简析R河河谷平原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6分) (2)提出治理该地涝渍灾害的措施。(4分)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的剖面图。 指出该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并简述原因。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说明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1)阴影所示地区春季积雪融水多、夏秋季降水多且集中;该地河网密布,且地处密西西比河干流,该河流支流众多,汇水快;该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2)加强地区气象和河流水文状况的预报与预警;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排水能力。 2.(1)原因:河谷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低(2分);雨季时R河水位上涨高于两侧低地,两岸的支流无法自排入河并有R河倒灌的河水进入(2分);径流在河谷两侧的低洼地汇聚,形成涝渍灾害(2分)。(2)措施:在干支流的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2分);在各支流河口修建涵闸和人工排水设施(2分)。 3.灾害: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 原因:基岩产生裂隙,多碎屑物质;修建公路导致坡度增大;该区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的物质进入河道,形成堰塞湖,易引发洪涝灾害。 4.多分布于北京的西部,降水量较大的山地地区;北京位于季风区,西部地区降水空间变化大,说明受地形抬升,多暴雨易形成强洪流,西部坡度大. 5.(1)特点:由东北部、东南部向中部、西部逐渐升高(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2分)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危害农牧业生产;加剧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任答2点即可,最多得2分)(2)①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③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④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⑤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即可,最多得6分)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月-8月份。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年贵州羊昌瓦寨崩塌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贵阳羊昌瓦寨崩塌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0 分)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时段内我国西南地区灾情的变化。 (1)简述图示时段内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6分) (2)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9分)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9分)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6分)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 (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6.等高线密集,坡度陡(2分);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2分);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2分);多裂隙(2分);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2分)。 7.原因:山高坡陡,岩层多断裂发育;水从岩石的节理或裂缝处溶蚀,使岩石失去稳定性;农业 生产和公路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山体稳定性。(合理即可,4 分)。 防范措施:加强区域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预警;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对地质地貌的破坏;对崩塌体及已 经破坏的岩层进行工程加固;陡坡山地退耕还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