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一讲解决方案.ppt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一讲解决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要求: 认真听课; 自觉记录; 积极回答问题和实践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应有自我责任感; 考查方式:理论(个人)+实践(小组/个人)。 想一想,说一说 俗话讲:人要懂事。你怎么理解“懂事”二字? 俗话讲:人要在社会上混下去,必须……。你认为这个“混”字包含了哪些积极的意思?怎么样才能“混”得好? 先不看书本的介绍,根据经验,谈一谈自己对“人的社会性”、“社会化的人”有什么理解?或解释?或疑问? ——小结:“懂事”、“混得好”……都与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关。 第一讲 幼儿社会教育概述 关键词:社会性(源于社会性需要、有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产生的角度)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需要的对象) 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 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他最初提出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人类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 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 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 小结: 社会性:指社会中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广义: 狭义: 关键词:社会化 幼儿的社会化(也称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 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逐渐建构的过程。 小结: 幼儿社会性发展一般应包括三方面的任务: 第一,儿童必须学习适当的行为表现,即这种行为表现必须是社会所认可的符合行为规范的。 第二,儿童必须学习扮演其社会角色,学习其角色的职责,如男或女的角色,学生或儿女的角色以及团体成员的角色等。 第三,儿童必须发展其社会态度,使其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与不同的人进行各种活动。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1)社会情感 (2)社会行为技能 (3)社会认知 (4)自我意识 (5)道德品质——是指社会道德现象在幼儿身上的反映,即幼儿内化了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社会性行为、个性、幼儿社会教育)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地位 地位:教材第7页 图1-1 五大领域的整合关系 (思考一:如何认识幼儿社会教育的地位) 意义:1、传承文化(保存、交流、提升、更新) 2、促进社会化 3、完善人格 (思考二:如何理解幼儿社会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专业视域 幼儿社会教育的价值追求(成人) 幼儿社会教育过程的本质(认知建构、情感体验、社会模仿) 幼儿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树立科学的幼儿社会教育观、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 认知建构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情感体验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 林传鼎的研究 初生婴儿的情绪已经分化。 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反应,一种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第一个月的后半月----第三个月末,相继出现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 4-6个月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 3岁到入学前,陆续产生了20多种情感。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