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分析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征组歌》分析报告.doc

《长征组歌》分析报告   【摘 要】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本文是继2011年作者发表的《长征组歌――中国红歌系列研究之一》后,对《长征组歌》进行再次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从其创作的民族性特点、音乐本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此为中国红歌系列研究之二,谨以本文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献礼。   【关键词】长征组歌;民族性;本体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88-01   一、浓厚的民族性音乐作品(中西合璧的乐队编配)   《长征组歌》中的编配使用的是以管弦乐为主的中西合璧的乐队。在配器上,曲作者在一些富于风土民情的音乐段落中,乐队编制混合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来丰富表现的色彩,使用了锣鼓、唢呐、竹笛、横箫、板胡、二胡、琵琶、三弦等民族乐器音色。如:在第一段的中断过门用二胡和琵琶演奏,形象地表达了群众对工农兵的依依惜别之情。在第二曲中,用土棒子急促地敲,表现出乐曲的紧张感。第五曲中的川剧音乐,用铙和马锣敲击强化节奏,用来渲染气氛。在其他曲中,运用了各种民族打击乐器,如:芒锣(云南傣族)以及陕西秦腔用的低音板鼓、五音鼓、中堂鼓、板,等等。   在配器形式上,在民族乐器突出的地方,管乐器避让。这样更能显示出中国民族的风格,而且管乐器音质不适合表现抒情、优美的旋律,二胡等民族乐器与弦乐器合作,不仅音色上融合,而且抒情性很强。值得一提的是,乐曲将唢呐和竹笛作为旋律声部,管乐器作为伴奏乐器,这样突出了民族乐器的特点,也避免了民族乐器与管乐器的冲突。   二、音乐本体结构   (一)速度变化   速度是展现一首乐曲情绪变化的手段,不同的速度对比是体现乐曲特征的主要方面。在《长征组歌》中采用了不同的速度对比,列表如下:   从整体来看,首先,《长征组歌》每段的速度都遵循着长征这一史实,每段都有联系,都是由慢速迂回向快速进行。这首作品的速度布局,满足了长征发展的需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长征进程的每个阶段,符合了事物螺旋式发展的逻辑。其次,“从速度的快慢先后上看,全曲是由慢逐渐曲折向快速进行;内部有两个板块,每一个都是由慢速逐渐向快速进行。这种由慢渐快的速度布局与我国套曲中‘散-慢-中-快-散’速度布局一脉相承。”因此,速度上不仅表现长征的整个过程,也体现了民族性特点,具有传承的意义。   (二)演唱形式   《长征组歌》每个乐章的演唱形式都不同,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形象地塑造长征过程,每个乐章的安排都具合理性和严谨性。列表如下:   如:在文章的第一曲中,作者并没有将乐曲写成英勇抗战的画面,而是描写“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工农红军被迫告别乡亲父老,放弃根据地,战略转移。第一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混声四部合唱,以舒缓深情的方式来表现别离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第二部分以女声二部深情柔和合唱来表现恋恋不舍的情绪,用革命根据地采茶戏的音调和模仿复调的手法烘托出惜别之情;第三部分回到混声四部合唱,演唱形式坚毅、自信,由前两部分的惜别和无奈的心情转变为自信、悲愤的情绪,这样的演唱形式变化表现出人们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第二曲由混声合唱与轮唱形式呈现工农红军冲破重重险关,“围追堵截奈我何,数十万敌军空惆怅”的战略英姿。歌曲刚进唱,用二部合唱来完成,到第二句转为齐唱,一种节奏的形式,一种速度并且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红军在面临数十万敌军围堵时展现的拼搏精神。   第三曲《遵义会议方光辉》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在女声二重唱领唱的时候,把苗族和侗族的特色运用其中,展现出“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的景象。   第九曲《报喜》先用女高音领唱,唱出对红军的怀念,接着是女声合唱与领唱进行轮唱,进一步加深了怀念之情。然后又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讴歌了红军的英勇气概。   《长征组歌》虽然形式多变,但层次清晰,衔接自然,更形象、充分、具体地表现出长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何丙瑞.不朽的历史诗篇――论《长征组歌》的艺术创造[D].河南大学,2007.   [2]唐艺华.《长征组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3]崔志.长征组歌分析报告――中国红歌系列研究之一[J].大众文艺,2011.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