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造林密度对钟萼木生长的影响
摘要:对不同造林密度10年生的钟萼木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钟萼木的保存率无显著影响,对胸径、树高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试验总结出营造钟萼木纯林的合理初植密度为2425株/hm2,平均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达87%、5.2 cm、4.3 cm,试验结果可为钟萼木人工林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钟萼木;造林密度;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
1 引言
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钟萼木科钟萼木属,是我国特有的第三世纪孑遗树种;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均有分布[1,2]。因人为破坏等干扰,该树种目前处于濒危状态[1,2]。目前,郭祥泉等对钟萼木幼树生长特性进行探讨,熊自华进行了钟萼木不同海拨造林试验和钟萼木、杉木混交造林研究,陈基泗对杉木、钟萼木混交造林进行试验[3~8],对其造林密度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试验自2006年起开展了钟萼木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研究钟萼木人工纯林最适宜的造林密度,提高造林成效。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建宁县(北纬26°32′~27°06′,东经 116°30′~117°03′)武调国有林场罗坑工区63林班,面积15.26 hm2。试验地位于武夷山脉西南,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常有积雪与结冰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1~17 ℃,日均温大于等于10 ℃的年积温4800~5100 ℃,无霜期260~265 d,年降雨量1720~1910 mm,年降雨日数130~175 d,年蒸发量1347.4 mm。试验地海拨分布为600~1000 m,黄岗岩为母岩的黄红壤,土层厚度为80 cm以上,质地疏松,造林前为马尾松、木荷、苦槠的采伐迹地。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9],4个处理的密度按A:2075株/hm2(株行距2.1 m×2.3 m)、B:2425株/hm2(株行距1.8 m×2.3 m)、C:3075株/hm2(株行距1.8 m×1.8 m)、D:3700株/hm2(株行距1.5 m×1.8 m),每个处理重复3次。标准地按设置20 m×20 m,面积400 m2,共设12个标准地。
试验地进行全面劈除杂灌、杂草清楂后,挖明穴(50 cm×40 cm×30 cm),施有机肥(15∶15∶15)作为底肥,每穴施0.25 kg,回表土。钟萼木苗木采用一年生实生苗,苗木规格为平均地径0.7 cm、平均苗高30 cm。幼林抚育管理采取造林当年扩穴培土1次、施有机肥1次、全面劈草2次,造林后第2、3年各全面劈草2次,第4年全面劈草1次、施有机肥1次,第4年后不进行任何抚育措施。
2.3 调查方法
于2015年12月,全面调查试验地标准地内钟萼木的胸径、树高、保存率等生长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造林密度胸径生长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钟萼木不同造林密度的胸径差异较大,以初植密度为2425株/hm2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胸径达5.2 cm,分别比2075株/hm2高出13.0%,比3075株/hm2高出20.9%、比3700株/hm2高出44.4%(表1);通过方差分析,F=25.8F0.01=7.59,各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表2)。
钟萼木幼树早期胸径生长较为缓慢,1~4年,地径生长较小,第5年开始,地径生长速度加快。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为营造人工纯林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初植密度。
3.2 不同造林密度树高生长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钟萼木不同造林密度的树高差异较大,以初植密度为2425株/hm2的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树高达4.6 cm,分别比2075株/hm2高出10.2%,比3075株/hm2高出13.2%、比3700株/hm2高出26.5%(见表1);通过对不同处理钟萼木的树高生长进行方差分析,F=6.29F0.05=4.07,差异显著(表3)。
钟萼木幼树早期的高生长表现为在3年生以内,树高在2.0 m以下时生长较慢,在2.5 m以上才可见侧枝生长,侧枝生长之后,其树高生长的速度也不断加快。说明不同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合理的密度为树高生长提高了适宜的养分,林冠空间的竟争也促进了树高的生长。
3.3 不同造林密度保存率情况分析
不同密度处理钟萼木当年的保存率差异不大,且都达到85%以上,符合造林成活率要示,主要是由于试验地的造林措施的一致性,说明只要按照正常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