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县级医院建筑适度性的设计方法研究硕士开题汇报.doc

严寒地区县级医院建筑适度性的设计方法研究硕士开题汇报.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严寒地区县级医院建筑适度性设计方法研究 院、 系、 部 建筑学院、建筑系 学 科、专 业 建筑设计及理论   导 师 徐 洪 澎 研 究 生 左 刚 年 级 2011级 开题报告日期 2013年12月24日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严寒地区县级医院建筑适度性设计方法研究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 课题来源 导师指导下的自选课题。课题选择基于在实际工作中2007年至今参与设计的“密山市人民医院外科楼”、“鸡东县中医院”、“鸡东县人民医院”、“甘南县人民医院异地建设项目”、“泰来县人民医院新建工程”、“拜泉县精神病医院”、“鹤岗中医院”、“明水县康盈医院医务综合楼新建项目”等县级医院工程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县级医院由于就诊群体的总体数量和经济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南方某些县人口总量为200万至300万,我国严寒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县域人口规模多为20万至50万之间),所以我国严寒地区的县级综合医院多数按照二级乙等医院(床位数为200-500张之间)的规模进行建设,而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体制的龙头,县级医院又有“小而全”的特点,所以要尽量避免“建设过度”造成的浪费。进而结合实际工程的案例提出“适度性设计”的研究题目。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1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是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起着最为关键的枢纽作用。但目前多数县一级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县级医院的实际病床规模从上百至上千张不等; 房屋的建筑面积也从上万平米至上十万平米的都有(原因主要在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极为不平均), 差距非常大。目前, 县级医院除了在医疗技术、科研方面可能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专科医院存在一定差距外, 在其他诸如床位建设、建设规模、医疗设备的配置等方面已经与城市综合医院相差无几。而且县级医院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卫生管理以及体检和健康普及等功能方面都更加强化和全面。近几年来, 在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分批分期展开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县级医院建设, 全国的县级医院建设已经呈现了一个崭新而前所未有的面貌。 我国现代医院建筑的起源 医院建筑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因此医院建筑的演变是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医院建筑演进过程有其特殊性,从被动接受了西方医学的传入到主动接受现代医学技术开办医院,而又经历了近现代激烈的社会变迁。西方医学传入是从教会医院开始的,但是教会医院的政治色彩、宗教色彩日益淡化,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日益和谐,在中国的近现代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能否认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国医疗事业的积极影响。 教会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1835-1860年),拓展时期(1861-1900年),黄金时期(1901-1918年),转变时期(1919-1937年)。 1835年初创时期,第一位美国来华的传教医生伯驾(Peter Parkr)创办了广州眼科医局,该局的创立拉开了美国新教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历史帷幕,他被称之为我国“西医院之鼻祖 ”。也是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 19世纪末的拓展时期,教会先后在我国澳门、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江苏、湖北、河北、湖南、吉林等地开办了上百所教会医院和诊所。据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的统计,当时的教会医院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达166所,诊所241个,教会医生301人(男性207人,女性94人)。到1915年医生数量达383人(男性277人,女性106人)。 1901-1918年间的黄金时期,教会在华事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其重要特征是教会大学蓬勃兴起,教会医学院校在各地出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北京协和医院,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扎协会联合创办的湘雅医学院,日本的南满医科大学,加拿大的华西医科大学,德国的同济医院等。 1919-1937年是教会医院转变时期,期间受到非基督教运动和北伐战争两方面的破坏,对教会医疗事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破坏。 教会医院的发展呈现了两大特征。第一特征是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教会医院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第二特征是本土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伴随着教会医院 、医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