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基础教育课程与学校德育教育
——关于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呼和浩特炼油厂子弟学校 沈杏林
前不久,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飞跃。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项改革强调课程的功能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调学生地学习过程中,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处在素质教育首要位置的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是推摆我们每一个中小学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积极适应这种转变,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
基础教育改革呼唤德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模式走向个性化,从单一走向多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对传统德育的改革,也是实践素质教育对德育工作提出的现时要求。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转变,改变以往德育工作重共性、轻个性;重他律、轻自律;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做法。改变过去教师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居高临下,对学生提高种种道德要求,生硬灌输,呆板说教的传统方式。从“尊重”和“权威”中解放出来,充分创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派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唱主角、做主人”。
二、明确培养目标,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
对学生实施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向。前不久,教育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适应现代要求的学生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不仅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也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因此,学校德育要紧紧围绕此目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各环节。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从德育角度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目标 ,认真组织实施。做到德育内容序列化;目标层次化;渠道网络化;方法多样化;管理制度化。使德育工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育人的新局面。
三、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关系到德育的实施性、针对性,也是能否做好德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因此,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要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交往,放下教师的架子,以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对学生一视同仁,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阳光。二是注意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在教育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把模式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把学生犯错误视为必然,不过分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独立的观点、个人的兴趣,要善于发现和分析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使学生感觉到尊重,得到信任、得到接受教育的信心和动力。三是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得到接受教育的信心和动力。情感是人根据一定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评价别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人们对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情感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大的调节作用。情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是打开学生灵的一把钥匙。师生向情感交流能够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是焕发学生道德生命的催化剂。因此,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在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