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同高鹗语言的比较解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同高鹗语言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语言的以下特点。 ??? 一 纯熟的北京口语 ??? 曹雪芹童年时代即随家从江南迁居北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由于家道衰落,曹雪芹晚年与北京下层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对北京话非常熟悉。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特别是在人物对话中,他出色地运用了纯熟的北京口语。举几个例子: ?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21回) ??? 这句话里的“待见”是北京方言词,义为喜爱、喜欢,但多用于否定式。“不待见”含有憎厌的意思。 ??? (宝玉)一语不发,一弯腰,顺着街就下去了。(43回) ??? 这里的“”字,现在写作“颠”,意思是跳起来跑,也泛指跑或离去,读时可以儿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北京方言词。 ??? 琴姑娘罢了,他在大奶奶屋里,叨登的大发了。(63回) ??? 这里的“叨登”(音dáo?deng或dáo?teng)、“大发”(音dà?fa)都是北京方言,“叨登的大发了”意思是说折腾得过了头。 ?怎么暗里算计?我倒有这个意思,只是没这样的能干人。(25回) ??? 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脱生的罢。(40回) 这两句话里的“能干”,都是北京方言,读作néng?ganr(“干”字轻声并儿化)。前一句里的“能干”是形容词,义为多才、手巧、有本事,作名词修饰语时可以不带“的”。后一句里的“能干”是名词,义为才能、本领。刘姥姥称赞惜春“还有这个能干”,指的是惜春有画画儿的才能。后来的作家在用这个词的时候,常按音记字,写作“能个儿”或“能格儿”。曹雪芹从实际读音推求到本字,准确地写出“能干”,是很了不起的。 ?家里近来艰难,你还不知道?咱们的月例,一月赶不上一月,鸡儿吃了过年粮。(69回) ?这是王熙凤向贾琏哭穷说的话。“鸡儿吃了过年粮”是一句很生动的北京俗语。这句俗语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双关的手法,用“鸡儿”谐“今儿”音。“鸡”“今”音本不同,儿化后读音相同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北京话的音韵特点是掌握得很到家的。 ??? 曹雪芹笔下,这样熟练运用北京口语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此外,像说时间时用“多早晚”“好早晚”“这早晚”“今儿”“明儿”“昨儿”“前儿”;说亲属合称时说“爷儿”“娘儿”“姐儿”,都是典型的“京味儿”词语。还有形容鸟儿飞起来的声音,曹雪芹用“忒楞楞”(音tēr lēng lēng)这个象声词,也是北京地区特有的说法。又如,老北京话里,故事说成“古记儿”(也写作“古今儿”,音gǔ?jir)。有这样一首北京儿歌:“说笑话儿,讲古记儿,东边来了一个小母鸡儿,下八个蛋,孵九个鸡儿,你说滑(音gǔ)稽儿不滑稽儿。”这首儿歌中的“古记儿”就是故事。《儿女英雄传》第24回:“到晚来便讲些老话儿,说些古记儿,引得他困了好睡。”这里的“古记儿”也是故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把故事说成“古记(儿)”。如第25回:“你不早来听说古记,这会子来了,自惊自怪的。”第80回:“王师父,你极会说古记的,说一个与我们小爷听听。” 再说高鹗。高鹗祖籍辽宁铁岭,二十岁进京,中过进士,做过翰林院侍读,从其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看,他在掌握北京方言土语方面比曹雪芹要差一些。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里反映出来的情形。 《红楼梦》前80回里有两个词很值得注意,一个是“才刚”,一个是“越性”。“才刚”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意义、用法都与“刚才”相同。“才刚”是北京一带的口语词,现在老派北京人还会说。“刚才”则应视为标准语。《红楼梦》前80回(庚辰本)大多用的是“才刚”,如: ??? 才刚带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3回) ??? 今儿奇怪,才刚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35回) ??? 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40回) ??? 上面举的三个例子中,前两例里的“才刚”程乙本中都改为“刚才”了。据统计,庚辰本中所用的“才刚”,有60%在程乙本中改成了“刚才”。后40回中“刚才”的使用则占绝对优势,程乙本后40回“刚才”58例,“才刚”仅8例。⑴ ??? “越性”这个词在前80回中出现频率很高,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个义项:*.索性。例如:?  你要在这里逛,少不得越性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15回) ??? (袭人)今忽见宝玉如此,料他心意回转,便越性不睬他。(21回)   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33回) ??? 越发;更加。例如: ??? 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些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74回) ??? “越性”只见于前80回,后40回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