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勘察报告编写格式XXX勘察报告编写格式.doc
XXXXXXXX研究院标准
XXXXX(QB)001-2009
成果报告编制格式标准
(试行)
2013年8月10日发布 2013年8月10日试行
xxxxxxxxxxxxxx 发布
前 言
成果报告是创造性脑力劳动的结晶。文字、图、表是科技成果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作为交流和指导设计施工的主要载体。因此,每一项勘测生产工作都应该重视其生产成果的表现形式,如实规范地利用文字、图、表把生产工作的成果展示出来。为了正确评价生产成果的价值、水平,促进勘测成果在生产上更好的应用,统一勘测生产成果报告的撰写和编辑格式,更好地管理我院的技术资源,根据国家科委有关文件精神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的具体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其适用于我院所有成果报告的编制。
本标准是xxxx研究院的内部技术管理标准,请勿外传。
本标准由xxxx研究院总工办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随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我院总工办,以供今后修订时改进和提高。
本标准于2013年8月10日颁布,自2013年8月10日起施行。
工程名称:温州市中山小学高程测量 工程编号:T2009-***
- PAGE 7 -
目 次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33082617 1 总 则 PAGEREF _Toc233082617 \h 2
HYPERLINK \l _Toc233082618 2.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233082618 \h 3
HYPERLINK \l _Toc233082619 2.1. 一般版面设置 PAGEREF _Toc233082619 \h 3
HYPERLINK \l _Toc233082620 2.2. 成果报告的构成 PAGEREF _Toc233082620 \h 3
HYPERLINK \l _Toc233082621 3. 编写格式要求 PAGEREF _Toc233082621 \h 4
HYPERLINK \l _Toc233082622 3.1. 前引部分 PAGEREF _Toc233082622 \h 4
HYPERLINK \l _Toc233082623 3.2. 正文部分 PAGEREF _Toc233082623 \h 5
HYPERLINK \l _Toc233082624 3.3. 附表与附图 PAGEREF _Toc233082624 \h 7
HYPERLINK \l _Toc233082625 3.4. 附录 PAGEREF _Toc233082625 \h 8
附录A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A4)
附录B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A3)
附录C 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低应变检测)
附录D 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高应变检测)
附录E 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静载荷试验)
附录F 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声波透射法检测)
附录G 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成孔质量检测)
附录H 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附录I 岩土工程监测报告
附录J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附录K 地基土剪切波波速测试报告
附录L 变形监测成果报告
附录M 地籍测量成果报告
附录N 管线探测报告
附录O 土方测量成果报告
附录P 高程测量成果报告
总 则
为统一我院的各类成果报告和技术报告的基本格式,提高成果报告的质量和编制效率,促进我院品牌形象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我院的各类成果报告和技术报告的编制,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检测监测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测绘成果报告、各类学术成果报告等,其它方面的成果资料可参照执行。
成果报告一般包括封面、屝面、目次页、正文、附表、附图和封底组成,各主要页面中均应有我院的名称和徽标;封二和封三为我院统一印制的广告宣传页。
我院向外提供的各类成果报告和资料一般由纸质介质和电子介质两种形式,其排版、编辑、印刷和装订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其中电子介质的成果报告和资料一般应采用PDF格式,便于资料的传播、交流、使用和保存,同时可以有效的保护我院的成果资料不被修改和破坏。纸质介质成果报告的装订应牢固美观,一般应采用硬质封面,以免以传递和使用过程中受损,且适宜长期保存。
由于成果报告涉及的专业领域、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的表达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12474-2008 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pdf
- 【四川】2025年中考英语仿真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学堂在线行云流水——工科的中文写作(清华)章节作业答案.docx
- (新教材)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13网上学习:身边的发酵食品课件.pptx VIP
- 《SketchUp三维辅助设计》课件——05 SketchUp基本编辑工具.pptx VIP
- 云天课件-中职《机械基础》第十章-气动传动与液压传动(动画版)(栾学钢、赵玉奇、陈少斌).ppt VIP
-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列表.docx VIP
- 《SketchUp三维辅助设计》课件——04 SketchUp基本绘图工具.pptx VIP
- 华为公司战略规划和落地方法之:五看三定工具解析.pptx
- 《SketchUp三维辅助设计》课件——03 SketchUp基本操作方法.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