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doc

小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小高层住宅基础设计要求,详细介绍剪力墙结构设计及科学布置,确保工程抗震性能好,结构体系安全可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剪力墙;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经调查地表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该工程属于住宅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主体为剪力墙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主体为筏板基础,裙房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总建筑面积为6485. 72㎡,东西长约42. 0m,南北长约15. 0m,主体为地上12层带1层地下室,右边裙房为地上1层带1层地下室,前边裙房为地上1层。(本文仅介绍主体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2 概念设计与总体指标控制   小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由于住宅建筑空间分割面积较小,很多设计人员对剪力墙布置往往有一定的随意性,电算通过后就不加调整地去做施工图,实际上如此结构布置很难做到安全、合理、经济。概念设计具体到工程设计中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布置剪力墙时在结构平面上尽量使x向和y向抗侧刚度接近,剪力墙不宜过多以免刚度过大,在梁系布置上也应力求受力明确,传力路径简捷,避免梁系为多重搭接传力,造成安全隐患。在竖向布置上也要力求均匀,避免少数楼层出现敏感薄弱部位,使结构整体形成均匀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算才能作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在布置该楼主体剪力墙时,x向剪力墙墙肢较短,y向剪力墙墙肢较长,墙肢尽量多做成带翼缘的L形、T形等,不做“一”字形短墙;高厚比多在8以上,通过这些措施使结构总体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对于小高层住宅合理的刚度μ/H取1/1 000~1/2 500,刚重比在10~15之间,周期约为层数的0. 06~0. 08倍之间。另外,对结构布置扭转的控制,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5倍(该处的1. 2和1. 5表示取2位有效数字后的值,如:1. 24取2位有效数字为1. 2)。该工程计算结果x方向地震作用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为1/1324,y方向地震作用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为1/1594,均小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以下简称《高规》)第4. 6. 3条要求的1/1000;x方向的位移比为1. 12,y方向的位移比为1. 21,均不大于1. 2,满足《高规》第4. 3. 5条的要求。刚重比为10. 8,自振周期为1. 0123 s,均在合理范围内。   3 基础设计   目前的剪力墙体系小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多采用筏板基础。合理选择筏板厚度及边缘挑出长度也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安全和工程造价。该工程上部12层带1层地下室,根据勘察报告,取筏板厚为1000 mm,经细算后筏板可减至800mm,经济性明显。因此,基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才能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对小高层来说一般筏板厚初选时可按楼层数计,即每层按50mm厚增加。如12层建筑则初选可取600mm厚试算,试算后根据筏板配筋情况   再逐步加大或减小。筏板厚度及配筋与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关,同时应考虑桩冲切、角桩冲切、墙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另外,筏板长度的设置也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由于考虑地下室的使用合理性,常规采用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底板超长引起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后浇带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后浇带漏水及裂缝。而有些高层,长宽均达百米以上,中间就设置几条后浇带,也没有其他措施是不妥当的。目前可采用添加剂以补偿混凝土的因水化热引起膨胀与收缩,或采用纤维混凝土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不设或少设后浇带,并且对所设后浇带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加强措施。该工程长50. 75m,大于规范要求的45m,故筏板基础采后浇带来解决结构超长的问题,效果良好。   4 剪力墙设计   4. 1 剪力墙科学合理的布置   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两向的刚重比接近。在结构布置应避免“一”字形剪力墙,若出现则应尽可能布置成长墙(h/w8);应避免楼面主梁平面外搁置在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则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的2. 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时两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规范中对普通墙及短肢墙的界定是墙高厚比8倍及8倍以下为短肢墙,大于8倍则为普通墙。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