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doc

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doc

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材料。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结构工程向更高建筑、更大跨度和更高承载力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对结构的耐久性等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使得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和应用成为必然。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简称HPC)一词是1990年在美国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提出来的。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研究发展高强混凝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至今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1994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国际会议上,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应是具有高质量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但未定出具体的质量指标和耐久性指标。根据国际上目前发表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可以认为HPC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其高性能包括:易浇捣而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高强度,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工艺性。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 高强度   混凝土强度对结构来说是最基本的性能要求。不同的结构,对混凝土强度要求也不一样,有的结构要求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有的结构希望在短期内有较高的强度;有的结构需要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有的结构在28天后才承受荷载,希望后期强度有较大的增长可以利用;有的结构需要抗冲切,抗磨损,抗疲劳强度等等。所以对混凝土的强度也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大跨度结构物允许减小断面的构件部位,应尽量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资料显示,混凝土强度从C40提高到C80时,造价约增加50%,而承载能力可提高1倍左右。由于具有减小断面、降低结构物自重等优势,高强混凝土在国外发展很快。出于耐久性的考虑,高强混凝土又逐渐发展成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   目前普遍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混凝土(C50以上),而高强混凝土未必是高性能混凝土。但另一观点认为,高强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混凝土,而高性能混凝土不一定非要强度高,如水工结构物,对强度要求并不高(C30左右),但对耐久性要求却很高。   划分高强混凝土的标准,是与各国的混凝土工程技术水平相关的。表1列出了各个国家规定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极限值。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几乎每个国家都规定了一个抗压强度的上限值。此外,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最小强度标准为50 MPa左右,美国采用的最低强度标准为41 MPa。   表1  各规范规定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极限值(MPa)          规 范      强度        美国混凝土协会 ≥41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 50~100          挪威      44~94          芬兰      60~100          日本      50~80          德国      65~115          荷兰      65~105          瑞典      60~80          法国      50~80   我国在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现场浇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量低于C30,预制混凝土构件普遍低于C40;而在桥梁工程中,现浇C50混凝土已是常事。考虑到其它因素,我国将强度等级为C50及以上的混凝土划分为高强混凝土,这样划分与欧洲CEB、美国ACI、日本等国的标准大体相当。   2.2 高耐久性   长期以来,混凝土一直被看成坚固耐久的材料,实践证明,普通混凝土并不总象当初应用时所认为的那样耐久,许多国家早期修建的一些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已相继步入老化期。以美国为例,美国现有桥梁约57.5万座,据1991年提交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这些桥梁中不少已经老化损坏,为修复和更新,在以后20年内每年需耗资60~85亿美元,每年需修复更新的桥梁达1.6万座,这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普通混凝土因耐久性不良造成的问题在我国也相当突出。现代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为解决混凝土的耐久性提供了出路,对于桥梁、道路、港口、海洋工程等许多设施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比其强度显得更为重要。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即自然老化和人为劣化。自然老化是指混凝土在大气、土壤和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性能变化,如气温变化、日晒雨 淋、冻融循环、干湿较替等作用,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剥落、疏松等现象,降低结构安全度;二氧化碳的侵入,使混凝土发生碳化,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防锈保护作 用;遭受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侵蚀,降低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开裂,钢筋被腐蚀等。人为劣化是指混 凝土结构在使用过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