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三灰土施工工艺.doc
浅谈三灰土施工工艺
摘要:三灰土是路面的重要结构结构层之一,为确保高等级公路路面质量,本文结合某,工程试验段施I,就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碾压速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时,选用机具设备的最佳组织方式进行阐述,以其对同类型基层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灰土;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一)路基外形检查
路基完成96区NO.4层的施工后,对准备进行三灰土施工的段落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及平整度按照设计值进行检查。
(二)路基强度检查
弯沉检查:以规定频率检查路基表面回弹弯沉值,按照测试季节计算出代表弯沉值,不大于设计的允许值。
(三)横向排水管埋设
(四)原材准备
石灰:三级灰提前一周时间充分消解
粉煤灰:经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
水泥:初凝、终凝时间符合规程要求?
?
二、施工工艺
(一)上素土
段面在准备上土前都先放好中桩,在半幅路基上测量三个点的高程,按照测得的标高与设计高程相比较计算出高差,按照土方运输车每车土5方的压实方量打好方格。方格尺寸为3.4(宽)*10.5(长)m,每格一车土。上好土后,用振动压路机和平地机粗平,测量出各测点与设计高程的差值,并在测点打好石灰点,按照上述方法每二十米为、一个断面,严格控制松铺厚度。(示意图如下)
(二)布粉煤灰
按照粉煤灰用量比例和每车粉煤灰的数量将粉煤灰均匀卸在摊平的土层上,布灰前首先打好方格,方格尺寸为3.4(宽)*13.8(长)m,每格一车粉煤灰,每车约为4.2方。卸好后用人工配合平地机将粉煤灰摊平,检查粉煤灰的摊铺厚度。估算的摊铺厚度计算如下:
268.6*1.55*24/100*1.15(ω粉煤灰)/0.975(p粉煤灰)/(100*13.43)=8.77cm
(三)上石灰
石灰已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打方格人工布灰,方格尺寸为3.4(宽)*16(长)m,每两格布一车石灰,均匀摊平。为确保三灰土中石灰剂量,计算的摊铺厚度计算如下:
268.6*1.55*10/100*1.22(ω消石灰)/0.9(p消石灰)/(100*13.43)=4.20cm
(四)拌和
在煤灰、石灰经过检验厚度合格后进行拌合,先由中拖粉碎,然后旋耕机配合翻晒。小宝马配合粉碎两遍,两遍之后用宝马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机在拌台的过程中进行覆盖,拌台深度侵入到路床5~10mm,安排两个工人跟在后面跟踪挖检,看是否粉碎到底。
(五)精平(约用1小时40分钟)
灰剂量合格后测量含水量,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出3个百分点后进行精平。振动静压之后,测量标高。打好中桩和边桩后,用尼龙线拉在竹桩控制点上,然后按照尼龙线的横坡(2%)在中间位置加密三个点。并用石灰点做好明显记号。平地机按照石灰点进行调平。调平之后测量人员再复测标高,标高控制在设计标高高出2公分,即压实松方。
(六)掺水泥(约用35分钟)
按照水泥用量比例,打格每袋水泥均匀分布,然后人工进行分撒,确保水泥掺加的均匀性。水泥用量:(13.23+13.63)/2*0.2*209*1.55*3/103=25.34吨(506.8包)2806.87/506.8=5.54平方/包,横向按照3.4米、3.4米、3.4米、3.4米打四个格,纵向按照9.8米打格,每格放水泥6包。
(七)拌合(约用14小时)
采用旋耕机配合宝马路拌机拌合,首先用旋耕机粉碎两遍,然后用宝马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机在拌合的过程中每次覆盖1/2粉碎,拌台深度侵入到路床5~10mm,安排两个工人跟在后面跟踪挖检,看是否粉碎到底。
(八)碾压(约用2小时15分钟)
1、用履带式推土机先静压一次,防止起皮、推移等现象发生
2、然后振动压路机碾压弱振两遍,强振一遍
3、接着三轮压路机碾压二遍
4、振动压路基机静压收光
5、最后用胶轮压路机收光处理。
注:碾压遵循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想象。
(九)检查压实度(96.7%)及高程(+/-0.42CM)、强度:0.66MPA
(十)洒水养生
(十一)盖塑料薄膜养护
1 / 1
1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