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技术的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技术的探索.doc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技术的探索 关键词:混凝土 结构工程 加固   摘要:混凝土结构作为最常见的结构体之一,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作用下,其结构功能必然逐渐减弱,结构安全系数不断降低。为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在科学评估其结构损伤的基础上,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补强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结合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及工程设计,对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   0 引 言   当前的一些混凝土构筑物因建成时间长、出现功能性改变、受到外力破坏、设计时配筋不足、施工时质量控制不严等因素,都需要对相应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对需加固的混凝土构件,首先要分析其损伤的原因及破坏特性,明确其破坏机理,从而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对混凝土结构常见的加固对象进行分类,并对其破坏的特性进行描述;对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索和理解,阐述了各加固技术的特点。   1 加固对象分类   1.1 混凝土梁、板混凝土梁、板是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构件,此类构件主要是因承载力不足而进行加固。梁、板类构件承载力不足的外观表现是构件的挠度偏大,裂缝过宽、过长,钢筋严重锈蚀或受压区混凝土有破碎迹象。其破坏特征有如下情形。(1)正截面破坏特征。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的裂缝出现时,荷载常为极限荷载的15%~25%。对于适筋梁,开裂以后随着荷载的增加出现良好的塑性特征,并在梁破坏前其钢筋经历了较大的塑性伸长,给外界以明显预兆。若实际配筋量大于计算值时,便称为实际的超筋梁。超筋梁的破坏开始于受压破坏,此时钢筋尚未达到屈服强度,挠度也不大;超筋梁破坏是突然的,没有明显的预兆。少筋梁属于规范明文规定不允许发生的,但是施工中可能会把钢筋数量搞错,钢筋错位等,造成事实上的少筋梁,其破坏也是突然的。(2)斜截面破坏特征。混凝土梁产生斜截面破坏时,斜裂缝有   2种情况:一种是构件受拉边缘首先出现垂直裂缝,然后在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斜向发展;另一种是腹剪斜裂缝。对于T形、I形等腹板较薄的梁,这类斜裂缝常在梁腹部中和轴附近首先出现,然后随荷载增加分别向梁顶和梁底斜向伸展。在斜截面破坏中,箍筋配置的数量,对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和抗剪承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箍筋数量适当,能有效限制斜裂缝的开展,使荷载有较大的增长。箍筋配置数量过多时,能有效抑制斜裂缝的扩展,因而出现了多条大致相互平行的斜裂缝,把腹板分割成若干倾斜受压的棱柱体。在箍筋尚未达到屈服的情况下,梁腹斜裂缝间的混凝土由于主压应力过大而发生斜压破坏。因此,这种梁的抗剪承载力是由构件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强度所决定的。箍筋配置数量过少,则一旦出现斜裂缝,箍筋便不能承担原来由混凝土所承担的拉力,箍筋应力立即达到并超过屈服点,产生脆性的斜拉破坏。所以,箍筋的配置应在最大配箍率和最小配箍率之间,即:(n Asv1b sfyvfc) =ρsv,max≥ρ≥ρsv,min= (n Asv1b h0)min式中:n为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s为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箍筋间距;h0、b分别为构件截面有效高度、截面宽度或腹板宽度;fyv为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2 混凝土柱一般来说,混凝土柱的破坏往往是突然的,破坏之前的征兆不很明显,属脆性破坏。根据混凝土柱的破坏原因及破坏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轴压破坏。受力过程为在较大荷载作用下首先出现大致与荷载作用方向平行的纵向裂缝,而后保护层混凝土起壳→剥落→混凝土被压碎→崩裂。具体破坏过程依据柱中钢筋布置不同而稍有差异。比如:混凝土保护层浇薄、箍筋间距较大则外围的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起壳、劈裂或剥落滞后,钢筋很快就被压成灯笼状。这种破坏具有突然性,破坏时构件的纵向变形很小。(2)小偏心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发生在构件截面中压力较大的一侧。该侧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缝,柱子既已临近破坏。而此时受力较小的一侧钢筋可能受压,亦可能受拉,但均未达到屈服。若是钢筋受拉,破坏前可能产生横向裂缝,但裂缝不可能有显著发展,以致临近破坏时受压区的应变增长速度大于受拉区,使受压区高度略有增加。若受力较小一层的钢筋处于受压状态,则这一侧在破坏前没有任何外观表现。小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并没有明显的征兆。如发现受压区混凝土表面有纵向裂缝,构件已接近于破坏。(3)大偏心受压破坏。大偏心受压柱在荷载作用下受拉一侧柱的外表面首先出现横向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缝不断开展、延伸,破坏前主裂缝明显,收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受拉屈服极限,随着受拉区的横向裂缝迅速开展,并向受压区延伸,导致受压区面积减小,最后在受压区出现纵向裂缝,混凝土压碎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具有较明显的外观表现。 1 / 1 1 / 1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