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催化学科的前沿与发展趋势;●光催化学科是催化化学、光电化学、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H2O → H2 + ? O2
环境光催化
C6H6 + 7 ? O2 → 6 CO2 + 3H2O
;●环境和能源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光催化以其室温深度反应和可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来驱动反应等独特性能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洁净能源生产技术。
;导带;光解水原理;●光催化技术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和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光催化受到科学界、政府部门及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开展光催化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使得光催化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光催化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
与学科发展趋势
1、重大科技问题
目前以二氧化钛为基础的半导体光催化存在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使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受到极大制约,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
(1)量子效率低(~4%)
难以处理量大且浓度高的废气和废水,难以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产业化。; 上述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焦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可望在光催化基础理论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而且有利于促进光催化技术真正能在上述众多领域得到大规模广泛工业应用。;2、学科发展方向
从理论和应用上解决可见光光催化和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这两个重大难题,应是光催化学科的发展方向。
;前沿课题和研究重点:
(1)可见光诱导并具有高量子效率的新型光催化剂研制
(能带调变,非TiO2光催化剂);
(2)多相光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及形成基于分子水平的光
催化理论体系的探讨(原位表征和超快 时间分辨技
术研究光生载流子的迁移传输规律);
(3)光催化膜功能材料的研究(成膜机理、性能);
(4)光催化在环境污染治理和光解水制氢等领域的应用
研???。;二、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光催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可见光诱导的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的研究和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
重大突破
采用固相合成、过渡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有机络合物、表面敏化、半导体复合等多种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新型非二氧化钛系或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光催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将H2O分解为H2和O2,或能有效降解空气、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 Zhigang Zou等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出可见光活性的In1-xNixTaO4催化剂并应用于光解水制氢[1]、随后又研制出InVO4 [2]、NiM2O6 (M=Nb,Ta) [3]等系列可见光活性的光解水催化剂。(Nature,2001)
● Michikazu Hara等通过氮化Ta2O5合成出窄禁带宽度的半导体TaON和Ta3N5(2.5eV和2.1eV),使其光吸收带边分别拓展到500nm和600nm左右,从而具备可见光光催化性能[4]。
● Masato Takeuchi等[5]采用离子注入法制备Cr掺杂的TiO2,光吸收带发生红移,可以在可见光下把NO分解为N2和O2。
●R. Asahi等[6]采用N置换式掺杂得到的TiO2-xNx在可见光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和气态乙醛的光催化活性以及负载型TiO2-xNx薄膜的亲水性都高于TiO2。(Science,2001);●赵进才等人[7]用β-环糊精和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血晶素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络合物(CDH),该络合物在可见光下可以活化H2O2,把水中的若丹明B(RhB)和2,4-二氯苯酚(DCP)等有机污染物氧化和矿化。
●最近,李灿等人采用水热合成制备出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光解水ZnIn2S4新型催化剂[8]。
;;2、为解决多相光催化过程效率偏低的问题,近年来从提高催化剂自身的量子效率和改进反应过程条件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采用离子掺杂[10-12]、半导体复合[13-14]、纳米晶粒制备[15-16]、超强酸化[17-19]等方法,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抑制电子-空穴的重新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神经介入治疗概述及护理常规.ppt VIP
- 舒伯特第二即兴曲,降E大调 D.899之2 Impromptu No. 2 in E flat major, D. 899, No. 2 Op90 Schubert钢琴谱.pdf VIP
- 深潜器钛合金框架结构装配焊接工艺研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doc
- 村两委工作细则汇编.doc VIP
- 业财融合背景下项目全周期创新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docx VIP
- 《耳穴压豆疗法》PPT课件.pptx VIP
- 设备故障率分析图表(月度).xls VIP
- XXX村两委班子工作职责(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 VIP
-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VIP
- 《客厅精细化设计》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